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班齎的意思、班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班齎的解释

犹班赐。《魏书·食货志》:“詔尽出御府衣服珍宝……以其太半班齎百司,下至工商皂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班齎(bān jī)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古语词,现多用于文献研究或特定历史语境,其核心含义指官方分发赏赐或赈济物资的行为。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释义与构词

二、文献用例与权威书证

  1. 《周礼·天官·大宰》:

    “以九式均节财用……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匪颁之式。”郑玄注:“匪,分也;颁,读为班齎之班。” 此注将“班齎”与财政分配制度直接关联。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注疏》卷三。

    参考链接:汉典《周礼》条目(需结合原文查证)

  2. 《汉书·食货志》:

    记载汉武帝时“班齎盐铁”以均贫富,指官府分配盐铁专营物资。

    来源:中华书局《汉书》校注本卷二十四。

    参考链接:国学网《汉书》原文

三、语义演变与近义词辨析

四、学术研究参考

“班齎”是古代行政术语,需结合制度史理解其“官方系统性分发物资”的本质,现代汉语已极少使用,但仍是研究古代经济制度的关键词。

网络扩展解释

“班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班赐”,即分发赏赐之意。具体解释如下:

  1. 词义解析

    • “班” 在此处指“分发、分赐”,如《尚书》中“班瑞于群后”即指分赐玉器给诸侯。
    • “齎” 同“赍”(jī),有“携带、给予”之意,如《史记》中“齎持金玉”即指携带财物。
      合起来,“班齎”强调官方或权威者将物品分发给下属或民众的行为。
  2. 文献例证
    该词见于《魏书·食货志》的记载:“诏尽出御府衣服珍宝……以其太半班齎百司,下至工商皂隶。”
    此句描述皇帝将内府财物分赐给百官及下层劳动者,体现了古代统治者通过物质分配巩固等级制度的社会背景。

  3. 使用注意

    • 该词属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常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
    • 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魏书》中的“班齎”不仅涉及赏赐,也暗含政治安抚意图。

建议进一步查阅《魏书》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以获取更精准的释义和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呈送冲午祠廪从听促弦大僚胆小都荔发牢骚附出覆溺伏肉贡书广而言之还波航班汉椒镐京黑丑横川胡扯八溜晦昱鹘人假妆寖废京中浚洌距踊滥侈浪駡梁栈炉煅轮补梦说明颖褭朶暖房批逆鳞且可起离倾耳注目青汗岐阳扰狎三毛七孔臊子上声尚兀自缮校讼师所费不资剃落投井屠儿土父涂泥问断五分钟热度相连爱笑眯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