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贱老的意思、贱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贱老的解释

(1).轻视老人。《后汉书·乌桓传》:“贵少而贱老,其性悍塞。”《北史·突厥传》:“食肉饮酪,身衣裘褐。贱老贵壮。” 清 吴嘉纪 《七歌》:“世人贱老更羞贫,寸草有心向谁道?”

(2).微贱的老人。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 太公 , 渭 滨之贱老也,而尚父於 周 。” 晋 傅玄 《傅子·举贤》:“ 吕尚 ,屠钓之贱老也, 文 武 尊而宗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贱老”的汉语词典释义与文化内涵

“贱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贱”与“老”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轻视、看不起老年人,或指使老年人处于卑微、不受尊重的地位。该词蕴含了深刻的社会伦理观念,主要可从以下层面理解:

  1. 本义:对老年人的轻慢与不敬

    • “贱”在此处意为“轻视、鄙薄”,指态度或行为上的怠慢、不尊重。
    • “老”指代年长者、老年人。
    • 合起来,“贱老”即表示对老年人的不尊敬、轻贱其地位和价值。例如,在描述社会风气或个体行为时,指不遵循敬老传统,对长者缺乏应有的礼遇和关怀。
  2. 引申义:社会地位与待遇的卑微

    • 在特定语境下,“贱老”也可指老年人因社会制度、经济条件或文化观念等原因,实际处于低下、困苦的境地。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部分老年群体可能因丧失劳动能力、缺乏制度保障而面临的生存困境。
  3. 文化伦理背景:与“尊老”传统的对立

    • 该词的产生和存在,恰恰反衬出中国传统伦理中“尊老敬老”的核心价值观(如儒家提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强调孝道与长幼有序的社会里,“贱老”被视为一种道德上的缺失或社会秩序的破坏。
    • 历史上,许多朝代通过法律(如汉代的《王杖诏书令》赋予高龄老人特权)和礼制(如乡饮酒礼)来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和地位,防止出现“贱老”现象。

权威参考来源:

现代使用与启示:

在现代汉语中,“贱老”一词已较少在日常口语中使用,更多出现在研究古代社会文化、伦理观念或引用古籍的语境中。它提醒我们关注历史上曾存在的老年歧视问题,并持续反思如何在当代社会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尊严与权益,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网络扩展解释

"贱老"一词在古汉语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动词性含义(轻视老人) 指社会或群体中存在轻视老年人的观念或行为。该用法最早见于《后汉书·乌桓传》,描述游牧民族"贵少而贱老"的习俗,《北史·突厥传》也记载其"贱老贵壮"的风俗。这种用法反映了古代部分民族因生存环境形成的价值取向。

二、名词性含义(微贱老人) 指身份卑微的老年人,常见于古籍中对贤者的谦称。如三国李康在《运命论》中以"渭滨之贱老"指代姜尚,晋代傅玄在《举贤》中称吕尚为"屠钓之贱老",均是通过自贬式称谓突显贤者出身卑微却成就非凡的反差。

补充说明:

  1. 该词现已罕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关的成语"贵壮贱老"保留类似语义
  2. 需注意与口语贬义词"贱老头"区别,后者特指品德低劣的老年男性
  3.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对老年人群体造成冒犯

建议在古籍阅读时结合具体上下文,区分该词是描述社会现象还是用作谦辞。欲了解详细出处,可查阅《后汉书》《北史》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挨斗败坏本缺憋懆虿芥诚悬笔谏车书辍那爨桐寸白虫忖量大力典书凡格纷纷穣穣愤青复工槁禬供饭供认不讳功泽光副骇目振心毫升合窆红缨帽黄泥坂驩虞挥斥八极回覆减法江郭椒鸡介寿洁斋矜赏卷尾烂柯人临财不苟貌侵面弱目即目无三尺闹表牛鸣沤泄挈辞群众影响沈牛税输束缣太阳灯填限脱袴微计维摩丈室未亡年榅桲瓮天蠡海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