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诚悬笔谏的意思、诚悬笔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诚悬笔谏的解释

指 唐 柳公权 以书法进谏 唐穆宗 事。 诚悬 , 公权 字。语本《新唐书·柳公权传》:“帝问 公权 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 公权 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諫也。” 宋 苏轼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之二:“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 诚悬 笔諫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诚悬笔谏”释义

“诚悬笔谏”指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字诚悬)借谈论书法笔法之机向皇帝进谏的典故,引申为以含蓄巧妙的方式规劝君主。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

  1. 书法笔法隐喻治国之道:柳公权提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表面论书法运笔需心术端正,实则谏言君主治国应秉持公正之心。
  2. 艺术技巧转化谏言策略:通过书法艺术的专业见解,将敏感的政治劝谏转化为易于接受的哲理表达,体现古代文臣的智慧。

典源依据

据《旧唐书·柳公权传》载,唐穆宗问柳公权笔法精要,柳公权答:“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穆宗悟其以笔谏政,肃然改容。此典故被后世视为“艺术劝谏”的典范,载入《汉语大词典》《中华成语大辞典》等权威辞书。

语义演变

宋代以降,“诚悬笔谏”从特指事件渐成固定成语,如朱熹《朱子语类》评:“柳公权‘笔谏’,犹《春秋》讽喻之义。”现代用法中,该词仍保留“借技艺隐喻劝诫”的引申义,常见于文艺评论与历史研究领域。

权威参考

  1.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柳公权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词典》“诚悬笔谏”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朱长文《续书断·妙品》(收录于《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诚悬笔谏”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与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以书法进谏的历史典故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通过书法或文字艺术,委婉而真诚地劝谏他人,强调“心正则笔正”的哲理。该成语源自柳公权借书法向唐穆宗进谏的故事。

二、详细解析

  1. 字义拆解

    • 诚悬:柳公权的字(诚悬是其表字)。
    • 笔谏:以书法或文字进行劝谏。
      典故出自《新唐书·柳公权传》:唐穆宗询问书法用笔之法,柳公权答:“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借笔法暗讽皇帝荒纵政务,促其自省。
  2. 深层寓意
    强调内在品德(心正)与外在表现(笔正)的统一,引申为通过艺术或智慧的方式表达规劝,既含蓄又深刻。

三、使用场景

四、例句与引用

宋代苏轼在《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中写道:“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以此表达对柳公权风骨的追慕。

该成语融合了书法艺术与政治智慧,核心在于“以艺载道”,是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思想的典型体现。

别人正在浏览...

矮林百代百货扮妆辩女不到黄河心不死裁复朝乌匆猝粗糙躭承电笔东东福界感纫高高手儿贯伯故山骨学豪细坏法乱纪获得者祸辱剿合忌忤开拔莱妇拉拉杂杂脔壻蓦刀磨濡赧容批娅娜浅闇牵记峤南啓开轻裘缓带黢黑去留荣退鋭密靸戟赏擢盛季舍人宋文鉴肃迈桃莱涂片外像晩出王实甫五粒松武乡试相接相谓輱轲销殒罅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