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脱袴的意思、脱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脱袴的解释

布谷鸟的别称。因鸣声而得名。 宋 苏轼 《五禽言》诗之二:“溪边布穀儿,劝我脱破袴,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王十朋 集注:“土人谓布穀为脱却破袴。” 宋 陆游 《闻鸟声有感》诗之一:“小市提壶酤浊酒,东陂脱袴插青秧。”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提壶脱袴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邓广铭 笺注:“提壶、脱袴:俱鸟名,以其鸣声而得名者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脱袴”的词义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脱袴”是布谷鸟的古代别称,源自其鸣叫声的拟音。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如苏轼《五禽言》诗中以“脱破袴”形容布谷鸟啼叫,后简化为“脱袴”()。

  2. 文学引用

  1. 语言学特征 属于汉语方言中的拟声词现象,类似“布谷”“快快割麦”等鸟类命名方式,反映古人对自然声音的捕捉与语言转化。

  2. 注意说明 需注意该词与字面“脱裤子”无关联,属特定语境下的通假用法。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多见于宋诗研究领域。

建议结合《五禽言》原文及宋代农事文献进一步考察其文化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脱袴

《脱袴》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脱字的部首是⺼,袴字的部首是衣。脱袴这个词的总笔画数是12画。

脱袴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是指男子成年后开始不再穿着童装褴褛的襦裙(也称作幼袴),而改穿成年人的装束。它在现代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除了字面上的穿戴转变之外,还意味着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责任担当。

脱袴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脫袴」。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脱字在古代的拼音读音是tuō,袴字在古代的拼音读音是kū。所以脱袴在古代的写法为「tuōkū」。

例句:

他渐渐脱袴成人,开始承担家庭的责任。

组词:脱颖而出、脱落、脱胎换骨

近义词:转变、成熟、长大

反义词:幼稚、未成年、不负责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