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形或长椭圆形,背面密生软毛,花色白,或略带淡红,果实有香气,味甘酸,供食用或药用。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托小盘卖乾菓子…… 河阳 查子、查条、 沙苑 榅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榅桲》:“榅桲盖榠楂之类生於北土者,故其形状功用皆相仿佛。”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七:“ 陕西 有木,实名榅桲,肉色似桃,而上下平正如柿,其气甚香,其味酸澁,以蜜制之,岁进贡。”
“榅桲”(读音:wēn po)是蔷薇科榅桲属的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学名为Cydonia oblonga Mill.,别称“木梨”。以下是详细解释:
榅桲广泛分布于中国多个省区,包括陕西、福建、新疆、贵州、江西、山西等地,适应性强,常见于温带地区。
“榅桲”一词中的“馞”(音bó)意为香气浓郁,指其果实成熟后散发的独特香味。这种香气使其在食用或加工(如果酱、蜜饯)中具有特殊价值。
虽然搜索结果未详细说明,但榅桲果实因富含果胶和芳香物质,传统上常用于制作甜点或药用。其木材坚硬,也可用于工艺品制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应用或其他地区的分布详情,可参考植物学专著或地方志资料。
榅桲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有以下的含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榅桲是指植物的名称,也叫做"五味子"。它是一种蔷薇科植物,果实味道酸甜,能够入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榅桲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果",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榅桲一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小序》中有提到,可见其历史悠久。
榅桲的繁体字为「榅桲」,与简体字书写形式相同。
榅桲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具体的写法需要参考相关古代文献,以确定准确的形式。
榅桲果富含维生素C,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榅桲的相关组词有:"榅桲树"、"榅桲果"等。
榅桲的近义词有:"五味子"、"南五味子"。
榅桲的反义词可能没有明确的词语对应,因为它指的是一种植物名称,与其他植物并没有明显的对立关系。
俵扬裁免吃苦耐劳传鬻纯挚辞解代兴倒是顶换冻结渡引饵松妇道家符号论刚鲠规彠鬼妾故庐槐穟灰姑娘回炉豁冥箭决间歇脚根剿民稷庙絶嶮举謡言窠巢可说课堂奎蹏喇茄辽海鹤廪膳留客袂米兰慕名闹吵女弟皮弁服庀材抢跪强死赖活驱掳软琅珰善静失饥伤饱手条説价死目踏踏歌剸刦图功五噫香楮香葇贤子哮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