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对校勘。《左传·昭公元年》“ 臺駘 能业其官” 唐 孔颖达 疏:“史籍散亡无可捡勘,此事未必然也。”
“捡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ǎn kān,其核心含义为查对校勘,主要用于文献或史籍的核对与考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通过仔细检查、比对,确认文字或史实的准确性。常用于古籍整理、文献考证等场景。例如唐代孔颖达在《左传·昭公元年》的注疏中提到:“史籍散亡无可捡勘,此事未必然也。”(意为因史料缺失无法核对,相关结论未必可靠)。
单字拆分
该词释义在《汉语大词典》、汉典及沪江在线词典中均有明确记载,并引用孔颖达的疏证作为例证。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校勘方法或相关词语,可参考上述来源扩展学习。
捡勘是指在勘察、调查等活动中寻找、挑选、收集相关的物品或信息的行为。
捡勘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见(⺾),拆分笔画为5画。
捡勘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明确,捡指的是拾取、拣选,勘指的是探索、调查。将捡和勘两个动作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捡勘这个词汇。
捡勘的繁体字为撿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捡勘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和现代写法保持一致。
1. 我们需要进行捡勘工作,找出案件的线索。
2. 他专门从事历史文物的捡勘和鉴定工作。
- 捡拾:拾取、收集。
- 勘探:调查、研究。
捡拾、搜集、寻找。
遗弃、丢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