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住的意思、无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住的解释

佛教语。实相之异名。谓法无自性,无所住着,随缘而起。佛教称“无住”为万有之本。 唐 张说 《杂诗》之四:“悟灭心非尽,求虚见后生。应将无住法,修到不成名。” 唐 谢勮 《游烂柯山》诗:“惟将无住理,转与信人説。月影清江中,可观不可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住是汉语词汇中具有佛教哲学内涵的复合词,本义指"无所滞着,不执着于特定对象",其核心语义源于大乘佛教经典《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教义。据《佛学大辞典》释义,该词特指心念不固着于任何现象与概念的修行境界,强调超越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

在汉语语义扩展中,《汉语大词典》将其注释为:①动态的存在状态,即不停止于某一固定形态;②特指精神层面的不执着,与禅宗"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修行纲领深度关联。现代《佛教词语考释》进一步指出,这个概念包含三层递进关系:对外在物质的不贪着、对内在精神的不固守、对真理认知的不僵化。

从语言学角度考察,《禅宗语言研究》揭示该词构成遵循佛教汉译的"否定前缀+动词"规律,与"无常""无我"等术语共同构成佛教核心概念体系,其构词法对后世汉语双音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无住”是佛教核心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定义

“无住”指一切法(包括有为法、无为法)无固定自性,随因缘条件而生灭变化。作为实相的别名,它强调万物本质并非永恒不变,而是处于动态依存关系中,故称“万有之本”。

二、哲学内涵

  1. 自性空观:主张所有现象皆无独立存在的实体,如《金刚经》所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 缘起法则:万物因缘和合而生,如云聚成雨、木燃成火,本质无固定形态可执着。

三、修行意义

作为对治妄念的智慧工具,修行者需体悟:

四、历史体现

唐代诗人张说在《杂诗》中写道:“应将无住法,修到不成名”,谢勮《游烂柯山》亦有“惟将无住理,转与信人说”之句,显示该思想已渗透到文人修行观中。

注:如需更深入理解,可参考《金刚经》《六祖坛经》等典籍对“无住”的阐释。

别人正在浏览...

案椟北非便假饶不彰参综草次禅扃衩袒出规吹大气错举厝身稻芒鹅鹳萼绿房檐跟脚公羊乖驳过饮海立云垂缓歌缦舞加密兼赅践石监制吉服近官九节杖寄言居起课效利弊骡脚门戟弭服末宦南星念顾泥金万点努目泮冻劈柴曲原散盘设节深闭固拒盛齿生眼神耸耍笑廋语随心损缺琐细提奬投匦途中违妄巫山一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