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视。《书·微子》:“降监 殷 民,用乂讎敛,召敌讎不怠。” 孔 传:“下视 殷 民。” 孙星衍 疏:“言下视 殷 人,所用治国者,惟以聚敛为事。” 汉 班固 《东都赋》:“故下人号而上诉,上帝怀而降监,乃致命乎圣皇。”《宋史·乐志八》:“沦精降监,克享明禋。”
“降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下视”或“降临监察”,常见于宗教、天命相关的文献中,用于描述神灵或上天对人间事务的审视和监督。以下是详细解释:
《书·微子》
原句:“降监殷民,用乂讎敛,召敌讎不怠。”
解释:指上天俯视殷商子民,因统治者暴敛招致民怨,强调天命的监督作用。
《诗经·殷武》
原句:“天命降监,下民有严。”
语境:描述上天监察下民行为,要求遵守礼法,不可僭越。
汉代班固《东都赋》
原句:“上帝怀而降监,乃致命乎圣皇。”
用法:指上天因怜悯而降世监察,赋予圣君使命。
《宋史·乐志八》
原句:“沦精降监,克享明禋。”
语境:祭祀场景中,神灵降临接受供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尚书》《诗经》等典籍。
降监是指罪犯被判刑后被送往监狱服刑的过程。这是一种法律程序,将犯罪行为者从自由状态转变为被限制行动的状态。
降监的部首是阝,它通常作为“阜”的变体,表示城市或土墙。降监的笔画数为11画。
降监这个词是由“降”和“监”两个字组成,其中,“降”意为下降、屈服;“监”意为监狱、监禁。结合起来,表示罪犯被送往监狱服刑的意思。
降监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降監」。
在古代,降监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使用的是旧字形。例如,将“降”中的左边部分写成“⺘”,将右边的“夅”写成“土+人+丂+乚”,而“监”中的部分则写成类似“”。
1. 犯人被判刑后,很快便会被降监送往监狱。
2. 张某因涉嫌抢劫罪被判刑,降监后开始了他的刑期。
- 降雨:指天空中的水汽转化为水滴,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
- 降温:指气温下降,使天气变得冷。
- 降价: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下降。
入狱、服刑、关押
减刑、假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