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人。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 河 决下流而东注。” 明 黄淳耀 《吾师录·恕物》:“故曰论人,当於有过中求无过,不当於无过中求有过。”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 中国 的论客,论事论人,向来是极苛酷的。”
选拔人才。论,通“ 抡 ”。《墨子·所染》:“故善为君者,劳於论人,而佚於治官。” 孙诒让 间诂引 高诱 曰:“论犹择也。”
论人(lùn rén)是现代汉语中的复合动词,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指对人物的品德、才能、行为等进行评判或论述。该用法源于古代汉语,常见于历史文献与学术讨论。
例证:
《论语·卫灵公》中“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体现了儒家论人的公正原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53页。
古代多指通过考察言行来甄选人才,与现代“人才评估”概念相关。
例证:
《人物志》(刘劭著)系统论述了“论人之术”,强调从神、精、筋、骨等方面综合判断。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第10卷,第126页。
来源: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309页。
王力《古汉语字典》指出,“论”通“伦”,含“条理分析”之义,“论人”即系统化梳理人物特质。
来源:中华书局,2004年,第421页。
钱穆《中国文学论丛》提及,古代“论人”既是社会规范,亦是文学创作主题(如《世说新语》)。
来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77页。
“论人”作为汉语经典词汇,其释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现代应用。核心始终围绕“对人的系统性评判”,既承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亦契合当代人才科学的管理逻辑。
“论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主要包含以下层面:
指评论、评价他人,即通过对人的品质、能力、行为等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
道家学派(如伊尹学派)将“论人”与自我认知结合,认为“知神之谓得一”,即透彻理解人性需先回归内在,达到“自然之涂”(内容)。
“论人”既是对他人的评价,也包含选拔、批判等维度,且在哲学层面与自我反思相关联。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献原文,可参考上述标注的网页来源。
本缺卜鼎残步驰魂宕魄持危槌提春甸灯烬垛募房劳奉白丰本烽斾高道格杀鹤胎滑雪板化正活动分子坚峻焦点吉卜赛芥子叽里呱啦醵助宽猛坤成柳叶金障泥龙精禄仕恼人闹着顽逆叛排沫窃斧热浪戎骑上套砂子生恩圣辙蛇蛇实用主义受厘耍趣树栅司味私义痌癏通缛图形蚊首瑕不揜瑜遐赆乡收镶铜木鞋贤彦西伯写妙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