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甲卒的意思、甲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甲卒的解释

(1).披甲的士卒。泛指士兵。《淮南子·览冥训》:“是故质壮轻足者,为甲卒。” 高诱 注:“甲,鎧也。在车曰士,步曰卒。” 晋 潘岳 《西征赋》:“ 超 遂遁而奔 狄 ,甲卒化为京观。” 唐 杜甫 《白帝城放船四十韵》:“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 王莽 在 始建国 二年(公元10年)从各地征发囚徒、丁男、甲卒三十万人,并搜刮了大量军粮。”

(2).执刑的役卒。 宋 洪迈 《夷坚丙志·九圣奇鬼》:“甲卒以木驴、石砭、火印、木丸之属列廷下,吏具成案,律书盈几,呼军正案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甲卒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明确军事指向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披戴铠甲的士兵,即古代军队中装备精良的主力作战人员。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构成、历史语境及权威引用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基本定义

    甲卒指身穿甲胄的士兵,特指古代战争中的精锐步兵或车兵。“甲”指铠甲,“卒”指兵卒,合称强调装备防护的正式作战单位。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卷,第1023页。

  2. 引申含义

    在文献中常代指精锐部队或主力军,如“率甲卒十万”形容统率大规模武装力量。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689页。


二、语源与单字解析

构词逻辑:二字组合凸显“装备+兵种”的功能属性,区别于无甲轻兵(如“轻卒”)或非战斗人员。


三、历史语境与经典用例

  1. 先秦至汉代

    常见于史书描述军队构成,如《史记·项羽本纪》:“甲卒三十万,粟支数年”,强调披甲士兵规模。

    来源:《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卷七。

  2. 唐代诗文

    李白《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甲卒三十万,虎视何雄哉!”以“甲卒”喻军容雄壮。

    来源:《李太白全集》,王琦注,中华书局,1977年,卷二十七。


四、学术研究参考

  1. 军事制度研究

    学者黄今言在《秦汉军制史论》中指出:“甲卒是常备军主力,其比例反映国家军备水平”,解析汉代军队中甲士占比与战斗力关联。

    来源:黄今言,《秦汉军制史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76页。

  2. 装备考古佐证

    秦俑坑出土大量石质铠甲,实证“甲卒”装备形制,印证文献记载。

    来源:《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袁仲一,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215页。


权威文献索引

(注:部分古籍原版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学术平台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甲卒”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披甲的士兵(泛指军队)
    这是最常见的释义,指身穿铠甲的士卒,后扩展为对士兵或军队的统称。例如:

    • 《淮南子·览冥训》提到“质壮轻足者,为甲卒”,高诱注解释“甲”为铠甲,“在车曰士,步曰卒”。
    • 晋代潘岳《西征赋》中“甲卒化为京观”,唐代杜甫诗中也有“甲卒身虽贵”的表述,均指士兵群体。
  2. 执刑的役卒
    这一含义较少见,特指古代负责刑罚执行的差役。例如宋代洪迈《夷坚丙志·九圣奇鬼》记载“甲卒以木驴、石砭列廷下”,描述刑具与行刑场景。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鸨妇鷩衣补差裁料产业宸扆出碜雌牙露嘴掉荡斗拢发变房友犯节改涂隔路根深枝茂荷裳黑白片儿怀圣寺家妓假面剧鉴辨鹣鹣剿办贾生泪借留辑校絶伎举息开罗康衢谣科斗子魁纲烂帐留住麦纸明静难道南流景派分庀材普同谴戒轻亵虬驾山霭生诞实田率由旧章霜竿嘶歕檀轮贪荣慕利条蘖桐圭吐餔罔上虐下文境五云浆戏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