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监督军队。《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旧唐书·宦官传·高力士》:“监军则权过节度,出使则列郡辟易。”《明史·陈新甲传》:“ 若麒 自海道遁还,言官请罪之。 新甲 力庇,復令出关监军。” 郭沫若 《海涛集·涂家埠》:“照官制,党代表和总指挥是平行的,而且有监军的任务。”
(2).监督军队的官员。《后汉书·袁绍传》:“ 绍 遂以 岱 为监军。” 唐 房千里 《杨娼传》:“监军即命娼冒婢以见帅。”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四折:“你为儿子行兇做爹的撇了战场,请你箇行号令的监军自想。”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监军专将柄,司礼为阿衡。”
监军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中的重要角色,其含义和职能随着历史演变而变化,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或行为,核心是代表中央政权对军队进行控制。该词既指监督军队的职务(官职),也指行使监督权的行为。例如,《史记》记载齐景公派宠臣庄贾任监军,制约司马穰苴的兵权。
现多用于比喻对他人严格监督或控制的行为,如“公司派来监军,限制部门自主权”。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案例或职能分析,可参考《史记》《旧唐书》等文献,或查阅(搜狗百科)的完整词条。
《监军》是一个汉语词语,意为监理军队或指挥军事行动的将领。
《监军》这个词的部首是“示”,总笔画数为15。
《监军》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事制度中的监军制度,它是指在军中设立监察机构来监督和管理军队的行动。
《监军》的繁体字为「監軍」。
古代汉字中的《监军》有多种写法,例如「監軍」、「監君」、「鑒君」等。
他被提拔为监军,负责指挥军事行动。
监军制度、监军官、监军队
统军、指挥军队、监察军队
被监军、被指挥军队、被监察军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