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以目的意思、道路以目的详细解释
道路以目的解释
[to be frightened into complete silence but to exchange their hatred with eyes] 人们在路上相遇时不敢打招呼,敢怒而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形容反动统治的暴虐与专横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百姓嗷嗷,道路以目。——《三国志·董卓传》
详细解释
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多表示政治黑暗暴虐。《国语·周语上》:“ 厉王 虐,国人谤王, 邵公 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 卫 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新唐书·颜真卿传》:“﹝ 李林甫 ﹞权宠日甚,道路以目。” 鲁迅 《伪自由书·止哭文学》:“此后要防的是‘道路以目’了,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吧。”亦作“ 道路侧目 ”。《元史·阿鲁浑萨理传》:“ 桑哥 为政暴横……所在囹圄皆满,道路侧目,无敢言者。”《明史·李文祥传》:“朝野寒心,道路侧目。” 冰心 《晚晴集·追念振铎》:“在‘四害’横行,道路侧目的时期,我常常想到 振铎 ,还为他的早逝而庆幸!”
词语分解
- 道路的解释 ∶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两地之间的通道。也用于比喻事物发展或为人处世所遵循的途径人生道路自张材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详细解释.地面上
- 目的解释 目 ù 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
网络扩展解释
“道路以目”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释义
指百姓在暴政统治下,因恐惧而不敢公开交谈,只能通过眼神示意交流。该成语反映了人们对残暴统治的憎恨与压抑的言论环境。
出处
源自《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描述周厉王时期用严刑压制言论,导致民众路上相遇仅敢以目相视。
语法与用法
- 结构:偏正式成语,常作谓语。
- “目”的含义:此处为名词作动词,指用眼神示意。
- 示例:
- 鲁迅《伪自由书》:“此后要防的是‘道路以目’了。”(形容言论高压)
- 周厉王暴政时,“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缄口不言、三缄其口(均强调沉默不语)。
- 反义词:畅所欲言、敢说敢做(表达自由言论或行动)。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专制统治下的言论不自由,或高压环境中民众的沉默状态。如历史暴政时期(如周厉王、“四人帮”)、文学作品中影射社会压抑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国语》《史记·周本纪》等历史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道路以目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以目标为导向,努力向前。它由"道路"和"目"两个字组成,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它们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道字的部首是"辵",共有11画。目字的部首是"目",共有5画。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字演变,沿袭至今。
在繁体字中,道字的写法是"道",而目字的写法依然是"目"。
在古代,道字的写法有很多种,有时候会写成"辶",有时候会写成"辵"。而目字的写法则比较固定,一直都是"目"。
以下是一些使用道路以目这个成语的例句:
1.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明确的道路以目,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2. 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坚定道路以目,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道路以目这个成语可以用来组词,比如"道路"、"以目为尊"等。它的近义词有"目标导向"、"目标取向"等,反义词则是"无目标"、"迷失方向"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