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stitute] 缺少财物,指贫穷
谓内容空洞。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用事务求繁富,对偶务求工整,声律务求和谐,说到内容则几乎是空乏或者是污秽。”
(1).困穷;贫穷。《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赵岐 注:“使其身乏资絶粮。”《后汉书·杜诗传》:“空乏之閒,超受大恩。” 明 唐顺之 《莆田林氏先墓表》:“嗟乎! 华 不幸十三而丧吾大父,十七而丧吾母,二十而丧吾父,空乏颠沛不能存。”《清史稿·怡贤亲王允祥传》:“ 怡亲王 於皇考时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
(2).引申为空缺、缺额。 清 刘大櫆 《焚书辨》:“ 高祖 败而遁逃,亡军失众,而 萧何 悉发 关中 老弱,补其空乏。”
“空乏”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贫穷困乏(核心含义)
该词最常用于描述物质匮乏或生活贫困的状态。如《孟子·告子下》中“空乏其身”即指使人陷入穷困,强调通过困苦磨炼意志。后汉书也以“空乏之闲”形容资源短缺的处境。
内容空洞(引申义)
在文学批评中,可指作品缺乏实质内容。如《中国通史》评价某些骈文“内容空乏”,批评其过度追求形式而忽略内涵。
空缺缺额(特殊用法)
清代刘大櫆《焚书辨》用“补其空乏”描述填补人员或物资的短缺,此用法在现代较少见。
读音提示:作“贫穷”义时读kòng fá(如“空乏其身”),作“空洞”义时读kōng fá。近义词包括空匮、贫乏,反义词可为丰裕、充实。
《空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空虚贫乏,指内心无所寄托,缺乏实质内容或者物质财富。
《空乏》的拆分部首是⺧(从头)和⺼(心),分别是从“穴”和“心”两个部首组成。
《空乏》共有9个笔画,其中“穴”部分占3个笔画,而“心”部分占6个笔画。
《空乏》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形态和用法。在古代的《说文解字》中,空被解释为无形无物,而乏则指缺少、贫乏。
在繁体字中,《空乏》的写法为「空乏」。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空乏》的写法是略有不同的。空的古代写法为「虚」,而乏的古代写法为「欠」。所以古代写法为「虚欠」。
1. 他的人生观空乏而无意义。
2. 这个小村庄资源匮乏,一片空乏又贫瘠。
空洞、空虚、贫乏、空白、匮乏。
乏善可陈、无内容、无聊、无趣。
丰富、充实、富裕、丰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