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監軍的意思、監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監軍的解釋

(1).監督軍隊。《史記·司馬穰苴列傳》:“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舊唐書·宦官傳·高力士》:“監軍則權過節度,出使則列郡辟易。”《明史·陳新甲傳》:“ 若麒 自海道遁還,言官請罪之。 新甲 力庇,復令出關監軍。” 郭沫若 《海濤集·塗家埠》:“照官制,黨代表和總指揮是平行的,而且有監軍的任務。”

(2).監督軍隊的官員。《後漢書·袁紹傳》:“ 紹 遂以 岱 為監軍。” 唐 房千裡 《楊娼傳》:“監軍即命娼冒婢以見帥。” 元 無名氏 《延安府》第四折:“你為兒子行兇做爹的撇了戰場,請你箇行號令的監軍自想。” 清 高其倬 《薊州新城》詩:“監軍專将柄,司禮為阿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監軍是中國古代軍事制度中的重要角色,其含義和職能隨着曆史演變而變化,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含義

監軍指監督軍隊的官員或行為,核心是代表中央政權對軍隊進行控制。該詞既指監督軍隊的職務(官職),也指行使監督權的行為。例如,《史記》記載齊景公派寵臣莊賈任監軍,制約司馬穰苴的兵權。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與早期發展:漢武帝設“監軍使者”,東漢、魏晉稱“監軍事”,均為臨時派遣的監督者。
  2. 宦官專權時期:唐玄宗開始用宦官監軍,中唐後形成“監軍鎮”,與統帥分庭抗禮,導緻權力失衡。
  3. 明朝制度:以禦史或宦官擔任監軍,專司稽核軍隊功罪賞罰。
  4. 清朝廢除:因前代監軍弊端,清朝取消此職。

三、職能與作用

  1. 監督軍務:包括軍事行動、軍紀、将領行為等,确保軍隊服從中央。
  2. 權力制衡:通過分權防止将領擁兵自重,如唐代監軍可直接向皇帝彙報,甚至幹預指揮。
  3. 負面影響:監軍常因缺乏軍事素養而錯誤決策,如明代監軍易征其被彈劾“貪生怕死,擾亂軍令”。

四、典型例子

五、現代引申

現多用于比喻對他人嚴格監督或控制的行為,如“公司派來監軍,限制部門自主權”。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職能分析,可參考《史記》《舊唐書》等文獻,或查閱(搜狗百科)的完整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監軍《監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監軍》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監理軍隊或指揮軍事行動的将領。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監軍》這個詞的部首是“示”,總筆畫數為15。

來源

《監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軍事制度中的監軍制度,它是指在軍中設立監察機構來監督和管理軍隊的行動。

繁體

《監軍》的繁體字為「監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監軍》有多種寫法,例如「監軍」、「監君」、「鑒君」等。

例句

他被提拔為監軍,負責指揮軍事行動。

組詞

監軍制度、監軍官、監軍隊

近義詞

統軍、指揮軍隊、監察軍隊

反義詞

被監軍、被指揮軍隊、被監察軍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