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徽织的意思、徽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徽织的解释

同“ 徽识 ”。《管子·事语》:“农夫寒耕暑耘,力归於上,女勤於缉绩徽织,功归於府者,非怨民心伤民意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十》:“徽织即徽识。《周官·司常》注曰:‘徽识,旌旗之细也。’识或作织。”《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 汉 郑玄 笺:“织,徽织也;鸟章,鸟隼之文章。将帅以下衣皆著焉。” 马瑞辰 通释:“按《周官·司常》 贾 疏两引《诗》皆作‘识文鸟章’。‘识’为正字,今作‘织’者,假借字,或通作‘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徽织”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罕见的组合词,需分别从“徽”与“织”的构词本义进行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辞海》释义体系,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一、基本释义 “徽”本义指三纠绳(《说文解字》),引申为标志、符号,如“国徽”“校徽”;“织”指用丝、麻等材料编制物品的动作及成品。组合使用时,“徽织”可理解为“带有标识特征的织物”,特指古代用作身份标识或团体象征的纺织物,如旌旗、符信等。

二、历史渊源 该词源可追溯至《周礼·春官》记载的“九旗”制度,其中“徽号”与“织文”共同构成等级标识。汉代郑玄注:“徽织犹旌旗也,以绛帛为之,著其职事。”说明其作为古代职官系统的视觉识别载体。

三、文化内涵 在传统礼仪中,“徽织”具有双重象征:既作为权力阶层的身份凭证(如《礼记·玉藻》所述“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也承担着军队指挥、疆界划分等实用功能。清代考据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其“标识显明,使众可识”的核心价值。

四、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下,“徽织”概念延伸至具有文化标识功能的纺织艺术品,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族徽织锦、地域特色纹样的刺绣作品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文化研究》将其定义为“承载集体记忆的符号化织物”。

网络扩展解释

“徽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徽织”指古代朝廷或军队中用于识别的标志,形似小型旌旗,后泛指标志性符号。该词由“徽”和“织”组成:

二、历史文献中的例证

  1. 《管子·事语》记载:“女勤於缉绩徽织”,王念孙注解“徽织即徽识”,说明二者为通假关系。
  2. 《周官·司常》郑玄注提到“徽识”是旌旗的细部标志,进一步印证其作为军事或官方符号的功能。

三、延伸与用法

四、近义词与辨析

总结来看,“徽织”是古代中国社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符号工具,兼具实用功能与文化象征意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管子》《周礼》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剌吉酒闇陋安意半拉架变节残草超凡彻田崇仰丹毫刀螂肥脯凤翘付清功德水裹粮坐甲黄宗羲回隤夹路见幾而作郊端娇怜节祠箕箙进近禁魇寄孕谲戾坤旦阔落令星陇禽落地邈古鸟罗溥溥浅术绮缋铨覆圈圈上院山颓木坏烧镫勺状软骨生查子筮择十足四辈诉词尿胞廷讯涂面绾纳文柄文面五色书无死香璎羡息蟹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