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漉的意思、滴漉的详细解释
滴漉的解释
象声词。水下流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 丁 翻卷,得‘鳖人’。女大笑曰:‘事已谐矣!’滴漉授爵。 丁 不服。女曰:‘君是水族,宜作鳖饮。’”漉,一本作“ 沥 ”。
词语分解
- 滴的解释 滴 ī 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眼药。滴落。滴翠。水滴石穿(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亦作“滴水穿石”)。滴漏(漏壶)。 一点一点向下落的液体:水滴。汗滴。 量词,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
- 漉的解释 漉 ù 液体慢慢地渗下,滤过:渗漉。漉网(造纸时滤掉纸浆中水分的网)。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滴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拼音:dī lù
- 注音:ㄉㄧ ㄌㄨˋ
- 词性:象声词
- 含义:形容水流动或滴落的声音。例如《聊斋志异·小二》中“滴漉授爵”一句,即以水滴声形容倒酒的动作。
二、出处与例句
- 文献用例: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小二》中记载:“女大笑曰:‘事已谐矣!’滴漉授爵。”此处“滴漉”模拟水流声,呼应后文“鳖饮”的趣味场景。
- 版本差异:部分文献中“漉”写作“沥”,但含义相近,均指液体流动声。
三、其他说明
- 构词特点:由“滴”(液体下落)与“漉”(液体渗出)组合而成,强化了水流连绵的听觉意象。
- 现代使用:该词较为古雅,常见于文学作品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聊斋志异》相关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滴漉(dī lù)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液体滴下来或流动的声音。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滴(水旁)和漉(古字形,由木首和鹿字旁组成),共有15个笔画。滴漉一词的来源是形声字。滴的古字形象征着水,漉字的木首象征着木料,鹿字旁则表达了声音的含义。在繁体字中,滴漉的写法保持不变。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滴字的古称是“梯”字,代表了水滴流下来的形状。例如,可以用“雨滴漉下,发出清脆的声音”来描述滴漉的情景。滴漉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滴水、滴水穿石、滴答等。与滴漉意义相近的词语有滴答、滴嗒,而与之相反的词语有止步、停滞。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