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意思、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解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荆州 曾问 远公 :‘《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 殷 曰:‘铜山西崩,灵鐘东应,便是《易》耶?’” 刘孝标 注引《东方朔传》:“ 孝武皇帝 时, 未央宫 前殿鐘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詔问太史待詔 王朔 , 朔 言恐有兵气。更问 东方朔 , 朔 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 南郡 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餘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鐘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此义易明,铜山西崩, 洛 鐘东应,不以远而阻也。”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此中消息,殆如铜山西崩, 洛 鐘东应。感召之机,銖黍靡忒。” 唐弢 《侧面》:“铜山西崩, 洛 钟东应,一唱一和,互相支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析:

一、基本含义

比喻重大事件之间相互影响,强调事物间存在隐秘的关联性或共鸣现象。例如政治变动、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正如铜山崩塌与洛阳铜钟自鸣的呼应关系。

二、出处与典故

  1. 历史记载: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故事背景为西汉时期未央宫铜钟无故自鸣三日,东方朔解释为“铜为山之子,山为铜之母”,推断铜山崩塌引发钟鸣,三日后南郡果然上报山崩。
  2. 文化寓意:该典故体现了古代“阴阳气类相感”的哲学观,认为自然万物通过内在联系产生共鸣。

三、深层哲理

成语揭示了中华文明对天地万物共生共荣的认知:

四、使用场景

附:其他信息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文本或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案例,可查阅《世说新语》或《东方朔传》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意思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是一个成语,意为“一方受灾,另一方因果关联而受到相应的影响”。这句成语形容一种因果关联的现象,强调任何行动和决策都会对其他相关的事物产生影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语《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由11个字组成,可以拆分为以下部首和笔画:

来源和繁体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这句成语最早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它的繁体字为「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成语《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在古时候的写法为「銅山西崩,洛鍾東應」。

例句

1. 在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这个道理。

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关联,《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现象愈发明显。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1. 组词: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2. 近义词:互为因果、互相关联

3. 反义词:因果无关、无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

爱惠板舆保健边柝并然不能自拔层出不穷察度陈紫慈幼打采逮系单车使忉咄顿脱发鞍帆檝凤雏风土共勤管城颖古剌水驩游花朝月夜忽杪溷迹姣滴滴嘉什解典接翼击节旌表景点谨厉魁士嶚剌旄麾明光锃亮袍罩儿品地轻车熟路青莎秦鉴岐婆阙薄甚般深窜生翠声朔时谚收治束藴请火宿所鞉牢帖胁威风八面微行五侯无愧辞小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