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送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以“寄梅”借指对亲朋的思念和问候。 宋 徐积 《雪》诗之七:“入竹好鸣寒玉珮,寄梅兼附白云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小弟旧自理官召居諫院,避人焚草,儘怀匡主之心;逢使寄梅,空滴思亲之泪。” 清 赵翼 《驿柳诗和蒋立庵》之四:“寄梅人去青连陇,筹笔窗开緑满庭。”
"寄梅"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典故性词语,其核心含义是传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问候。具体解析如下:
一、本义与典故来源
"寄梅"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东晋名士陆凯与范晔交好,时值江南梅花盛开,陆凯身处江北,便折梅一枝,托驿使赠予远在长安的范晔,并附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来源:《世说新语·任诞》】
此行为以梅花为媒介,传递对友人的牵挂,故"寄梅"本义指通过赠送梅花表达思念之情【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梅花傲雪凌霜,自古象征坚贞品格。寄梅不仅传递思念,更暗含对友人品德的赞许与共勉,体现君子之交的淡泊高雅【来源:《中国典故大辞典》】。
唐宋诗词中,"寄梅"成为羁旅怀远的经典意象。如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借梅花抒发宦游孤寂【来源:《全唐诗》《全宋词》相关评注】。
梅花为报春之花,"一枝春"代指春天。寄梅亦含告知时节变迁、共享自然之美的意蕴【来源:《历代咏梅诗词鉴赏》】。
三、现代用法与文学影响
现代汉语中,"寄梅"多用于书面语或诗词创作,延续其含蓄表达思念的古典韵味。典故衍生出"驿寄梅花""江南一枝春"等短语,成为中华文化中"以物寄情"的代表性符号【来源:《汉语典故分类词典》】。陆游"寄语梅花且迟开,客衣未薄雁先来"等句,更深化了其离愁内涵【来源:《剑南诗稿校注》】。
权威参考来源:
“寄梅”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学典故,主要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与问候。以下是详细解释:
“寄梅”字面意为“赠送梅花”,其核心内涵是通过梅花传递情感。这一行为象征对远方亲友的牵挂与祝福,常用于诗词或书信中表达含蓄的情谊。
这一典故出自南朝宋盛弘之的《荆州记》,记载了陆凯与范晔的友情故事:
陆凯(江南人)与范晔(长安人)交好,某日陆凯折梅一枝,托驿使赠予范晔,并附诗: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梅花在此既代表江南春色,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
“寄梅”成为后世文人表达情感的经典意象:
若需更完整的诗词例证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荆州记》或《太平御览》等古籍来源。
奔凑本星系群摈逐不弃草昧材官校尉晨发沉酣磁骨疵政寸绝耽尚刀瘢电解顶门户钉耙诋让独奏州高玄葛沟古典式摔跤归妹过奢号天扣地簧谮寰域晦望回雁峰简寡奖挹郊驿竟然玃猴冷食粒度离落理世艛船禄使觅食谋如涌泉飘鼓霹雳楔铺厫千里蒓羹人牙儿三花三日耳聋稍公神变神味施气韬迹铜马筒洒脱脚王恭氅魏鹊无枝芜颣遐方絶壤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