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榖皮纸的意思、榖皮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榖皮纸的解释

用榖皮所制的纸。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其下维榖》:“榖, 幽州 人谓之榖桑,或曰楮桑, 荆 扬 交 广 谓之榖……今 江 南人绩其皮以为布,又擣以为纸,谓之榖皮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榖皮纸(gǔ pí zhǐ),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手工纸,其名称与原料、工艺直接相关,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 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榖皮纸指以构树(楮树)的树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纸张。其名称源于原料“榖”(即构树),《说文解字》释“榖”为“楮也”,明确其植物属性。

  2. 工艺特征

    需经剥皮、浸泡、蒸煮、漂洗、打浆、抄造等多道工序制成。因构树皮纤维细长柔韧,成纸质地坚韧、吸墨性强,是古代优质书写载体。

二、 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

  1. 起源与演变

    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时已使用树皮(含构树皮)为原料(《后汉书·蔡伦传》)。唐宋时期,榖皮纸因耐久性好,广泛用于文书、典籍印刷及书画创作。

  2. 别称与文献记载

    亦称“楮纸”“榖纸”。明代《天工开物》载:“凡纸质用楮树皮与桑穰、芙蓉膜等物者为皮纸”,印证其原料与工艺。

三、 权威文献佐证

  1. 古代字书

    《说文解字》将“榖”与“楮”互训,奠定其植物学基础;《本草纲目》称楮树“其皮可为纸”,明确其造纸用途。

  2. 现代辞书

    《汉语大词典》收录“榖皮纸”词条,释义为“用楮树皮制成的纸”,强调原料特异性。

四、 应用与传承

榖皮纸因抗蛀、耐折,曾用于印制纸币(如宋代“交子”)、契约及佛经。今浙江、江西等地仍保留其古法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于古籍修复与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潘吉星《中国造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3. 宋应星《天工开物》(广东人民出版社注释本)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榖皮纸”的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榖皮纸是以榖树(即楮树)的树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其名称中的“榖”读作“gǔ”,特指楮树,而非谷物“谷”。这种纸在古代中国多用于书写、文献缮写等用途。

  2. 历史与文献记载

    • 三国时期吴国学者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提到,江南地区将榖树皮加工成布和纸,并称其为“榖皮纸”。
    • 唐代《旧唐书》记载官员萧倣曾用榖纸修补缺漏的文史典籍,说明其作为书写载体的重要性。
    •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引陶弘景所述“南人呼榖纸亦为楮纸”,表明榖纸与楮纸为同一物。
  3. 地域别称与制作

    • 榖树在不同地区有“榖桑”“楮桑”等别名。
    • 制作方法包括剥取树皮、捣碎纤维、加工成纸,具体工艺与古代传统造纸术相似,但细节记载较少。
  4. 用途与特点
    榖皮纸质地坚韧,适合长期保存,常用于重要文献缮写。唐代以后,随着竹纸、宣纸的普及,榖皮纸逐渐减少,但仍见于特定地区或用途。

  5. 注意字形辨析
    “榖”为木字旁,专指楮树,与“谷”(谷物)字形相近但含义不同,需注意区分。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记载及现代考据,更多细节可参考《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本草纲目》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钟簸箕星才华盖世裁节才杰查办察颜观色赪鳞到职登僧冬装逗镘督録迩刻飞凤靴废痼纷争符号浮名虚誉顾笔鹤戏黄环缓款焕烁火筷子旌旗卷舒记下絶谷巨藩剧战可怜口呐枯涧凌竞流量流泄龙罔象露齿马搭子漫抹密矢缪政南凉女强人鎗洋乾吉氢气润风风扫竹潸慨少年飘泊者跳追颓散亡国灭种五衍毋庸置议相难小动小叔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