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簿状的意思、簿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簿状的解释

记载官吏身份、资历的簿册。《南史·王僧孺传》:“始 晋 太元 中,员外散骑侍郎 平阳 贾弼 篤好簿状,乃广集众家,大搜羣族,所撰十八州一百一十六郡,合七百一十二卷。”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备规制·图籍之储》:“后世封建之制废,仕者无世官,无分地,然 魏 晋 以来,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繇於簿状,家之婚姻,必繇於谱系。” 明 李东阳 《乐平乔氏族谱序》:“今簿状之见於官者,应试有卷,中式有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簿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簿状(拼音:bù zhuàng)指记载官吏身份、资历的官方簿册,主要用于记录官员的出身、职位变迁等信息。该词由“簿”(册籍、文书)和“状”(记录形态)组合而成,体现古代官僚体系中对人事档案的系统化管理。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例证

  1.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晋代。《南史·王僧孺传》记载,晋太元年间官员贾弼曾广泛搜集家族资料,编撰十八州郡的簿状七百余卷,成为重要参考。
  2. 功能:簿状不仅是官员选拔的依据,也用于维护士族门阀制度,区分不同阶层的身份地位。

三、相关词汇与延伸


四、现代理解误区

部分现代解释(如“形状像簿子”)属于引申或误读,需结合历史语境辨析。该词核心含义始终围绕古代官吏档案制度,未脱离文献记载的原始定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南史》《丘濬文集》等古籍,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簿状(bù zhuàng)是一个汉字词汇,下面为你提供关于它的一些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簿:部首竹(zhú),笔画11; - 状:部首犬(quǎn),笔画7。 来源: 簿状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簿的本义是指记载事物的册子或簿子,状的本义是指物体的形状或状态。簿状合在一起,表示事物的形状或状态像簿子一样的。 繁体写法: 簿狀是簿状的繁体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簿状的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太大的变化。 例句: 1. 他的书房整洁得就像一个簿状的图书馆一样。 2. 这件衣服的材质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得簿状。 组词: 簿子(bù zi)、簿册(bù cè)、簿记(bù jì)。 近义词: 形状、外貌、样子。 反义词: 整齐、规整、规则。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不大对头不贰过步伐补试不随溜儿才皃蟾蜍宫抄田敕封充拓崇显典诰钝涩遏过风话服杜割刀公诉构云乖阻光芒谷歌谷梁虹采宏裕会社茴香子浑球监印郊饯加枝添叶阶下汉葵花向日浪籍雷大雨小嫘祖梁台蚸蠖灵计灵文淩胁鸾书吕洞宾贸易额慕嚬切对秦不收魏不管清滑奇葩入托上切剩馥舒筋活络熟田陶津王陵戆晚节不保闻一知十遐外膝脖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