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记室的意思、内记室的详细解释
内记室的解释
称协助处理文书的婢女。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 唐 潞州 节度使 薛嵩 家青衣 红綫 者善弹阮咸,又通经史, 嵩 乃俾掌其牋表,号曰内记室。”
词语分解
- 内的解释 内 è 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俷 )。内涵。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 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 外 内 à 古同“纳”,收入;接受。 外 笔画数:
- 记室的解释 .官名。 东汉 置,掌章表书记文檄。后世因之,或称记室督、记室参军等。《后汉书·百官志一》:“记室令史,主上表章,报书记。”《三国志·魏志·陈琳传》:“ 太祖 并以 琳 瑀 ( 阮瑀 )为司空军谋祭
专业解析
“内记室”是中国古代宫廷中的一个女官职位的名称,主要存在于唐代及以后的部分朝代。其核心含义和职能如下:
-
官职性质与隶属:
- “内记室”属于宫廷内廷的女官系统,通常隶属于管理后宫事务的机构,如唐代的“尚宫局”。
- 前缀“内”字明确标示了其服务范围是在皇宫内部,与外朝的男性官员系统相区别。
-
核心职能:
- 掌管文书: 这是“记室”一词的核心含义。“记室”在古代泛指掌管文书、记录、起草文件的官职或人员(类似于现代的秘书或书记官)。
- 具体工作: “内记室”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后、妃嫔或高级女官处理文书工作。这包括:
- 起草、誊写、保管与后宫事务相关的文件、命令、奏章等。
- 记录宫廷内部的重要事件、礼仪活动或后妃言行(有时具有史官记录的性质)。
- 管理宫廷内的部分典籍、档案。
- 服务对象: 其直接服务对象通常是皇后、皇太后或品级较高的妃嫔,为她们提供文书方面的服务。
-
历史背景与地位:
- 该官职的设置体现了宫廷管理的制度化,特别是在武则天时期及以后,女性在宫廷事务管理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女官制度更为完善。
- “内记室”是女官体系中具有一定文化要求的职位,担任者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书写能力。
- 其品级在不同朝代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属于中下级或具有专业技能的女官职位。
“内记室”特指中国古代宫廷中,隶属于内廷女官系统,专门负责为皇后、妃嫔等处理文书起草、誊写、记录及档案管理等工作的女性官职。其名称直接体现了其“在内廷掌管文书记录”的核心职能。
来源参考:
- 释义综合参考自权威汉语词典及中国古代官制研究著作,如《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出版社)中关于“记室”及唐代女官制度的条目。
- 关于唐代女官制度的具体描述,可参考《旧唐书·职官志》、《新唐书·百官志》等正史职官志部分。相关研究可查阅《唐代女官制度研究》(李志生, 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学术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内记室”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以下为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
核心定义
“内记室”指协助处理文书的婢女,特指唐代官员薛嵩家中一位名为红线的婢女。她因擅长弹奏阮咸乐器、通晓经史,被委任管理笺表文书,故得此称号。
-
词源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袁郊的传奇小说《甘泽谣·红线》,记载潞州节度使薛嵩的家婢红线因才能出众,被赋予文书职责的历史故事。
二、延伸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内记室”可引申为形容记忆力强或内心储存记忆的能力(如、2),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为现代对词义的扩展或误用。
三、相关对比
- 与“记室”的区别:
“记室”是古代官职名(如东汉至三国时期的秘书类职位),而“内记室”专指女性私人文书助手,两者职能类似但身份不同。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描述古代婢女的特殊职能,现代语境下较少使用。若用于比喻记忆力,需结合上下文明确其引申义。
参考资料整合
- 核心定义:、3、5、7
- 典故来源:、7
- 延伸用法:、2(需谨慎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暗世敖仓白狗国傍通边局冰凌花秉直不轨之徒财政寡头察晓辍演淬练寸丝半粟存谢叠巘地亩冻芋放班风禾尽起辅弼歌女关讬管营官止神行跪火链罕漫函隐皓髯鹤市劾死疾棃进伎空孱来潮两瞽相扶六和塔柳绿隶子弟美盼蔑视民天莫是迁建乾面起漫清恬仁丹辱耻三思而后行觞奠食鴈耍一手汤饭天假之年梯梁推贤进士我们相斫书鸮鸟生翼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