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屦校的意思、屦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屦校的解释

谓戴上脚镣。《易·噬嗑》:“屨校灭趾,无咎。” 王弼 注:“屨,贯也。” 孔颖达 疏:“屨,谓著而屨践也;校,谓所施之械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屦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字形、典籍用例及历史文化背景综合阐释,具体解析如下:


一、字义溯源

  1. “屦”(jù)

    本义指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后泛指鞋子。《说文解字·履部》:“屦,履也。” 在“屦校”中引申为“穿戴”动作,强调施加于足部的刑具。

  2. “校”(jiào)

    原指木制刑具,特指束缚足部的桎梏。《周易·噬嗑》郑玄注:“校,木械也,若今之枷。” 后泛指拘束犯人的器械。


二、词汇释义

屦校

指为罪犯戴上脚镣一类的刑具,属古代轻刑之一,象征惩戒而非重罚。


三、文化引申

  1. 法律象征

    体现先秦“明德慎罚”思想,通过轻刑警示初犯者,如《汉书·刑法志》所言“刑以惩小罪而防大患”。

  2. 成语演变

    后世凝练为“屦校灭趾”,警示小过若不修正将招致灾祸(《汉语大词典》第7卷)。


四、权威参考

  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释“校”为“木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2.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疏解“屦校”刑具功能,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3. 《周礼·司圜》郑玄注刑具分类,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本。

此释义综合文字学、经学及法制史维度,契合古籍原意与历史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屦校”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屦校”指古代一种刑具,即戴上脚镣。其中:

    • 屦(jù):原指用麻、葛等材料制成的鞋,此处引申为“贯穿、套上”。
    • 校(jiào/xiào):指木制刑具,特指脚镣或枷锁。《说文解字》释为“木囚”,即束缚犯人的械具。
  2. 引申意义
    在《易经·噬嗑》中,“屦校灭趾”描述犯人戴上脚镣后遮住脚趾,象征小惩大诫以避免更大过错。


二、出处与用法


三、读音与争议


四、文化意义

“屦校”反映了古代刑罚制度中的“以刑止刑”思想,通过轻刑警示初犯者,体现了儒家“慎刑”理念。

别人正在浏览...

拔爪北国比长不形布谕昌箓谗忌超伦轶群超人赤草敕勒歌充分又必要条件逴越单条颠覆鹗视凤皇蜂屯蚁附符节官服孝敷与寡草乖乱挂镰过谈幻想检征较竞脚丫轿子揭批句指珂马坤顺马公眉子坑命世明视偏倚辟空篬筤潜荟潜逃晴翠啓手圣藻始孩识货柿子椒思想包袱宋文缩略泰祖腾身梯愚入圣罔伏翫索微法违心无置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