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该的意思、兼该的详细解释
兼该的解释
亦作“ 兼賅 ”。兼备,包括各个方面。 汉 扬雄 《交州牧箴》:“大 汉 受命,中国兼该。”《隋书·音乐志上》:“ 汉 雅乐郎 杜夔 ,能晓乐事,八音七始,靡不兼该。”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二》:“见其条理详明,言词愷切,民情吏习,罔不兼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清操亮节,体用兼賅。”
词语分解
- 兼的解释 兼 ā 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兼旬(两个十天)。兼程。兼并。 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兼而有之。兼收并蓄。兼顾。兼职。兼任。兼课。 笔画数:; 部首:丷; 笔顺编号:
- 该的解释 该 (該) ā 应当:应该。该当。 那,着重指出前面说过的人或事物:该地。该书。 欠,欠账:该账。该他钱。 表示肯定或推测:该你值班。 古同“赅”,完备。 ' 当应 笔画数:; 部首:讠; 笔
专业解析
兼该(jiān gāi)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典雅的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与现代书面语,其核心含义为“全面涵盖,同时具备多方面内容或特质”。以下从词典学角度分项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兼” 表示同时涉及或拥有两种及以上事物(如“兼顾”“兼备”)。
- “该” 古义通“赅”,意为完备、囊括(如“言简意赅”)。
合义:指事物或论述内容全面,无遗漏,涵盖相关所有方面。
例:“其论述兼该古今,体系严整。”
——《汉语大词典》释义参考
二、词源与用法特征
- 语体色彩:属书面语,多用于学术、评论类文本,体现严谨性与概括力。
- 语法功能:常作谓语或定语,如“学说兼该众家之长”“兼该之才”。
- 近义词:赅备、综括、囊括、兼备。
- 反义词:偏颇、缺漏、片面。
三、权威文献例证
- 古代用例:
《南齐书·文学传论》评赞作家“义兼该众体”,指其作品涵盖多种文体风格。
- 现代应用:
学术著作中形容理论体系时,如“此研究兼该实证与思辨,结论可信”。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四、使用场景建议
- 适用领域:学术评价、文化评论、人物能力描述(如“学识兼该”)。
- 注意语境:因属高阶词汇,日常对话中较少使用,多见于文史哲文本。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9年。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20年修订版。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年。
网络扩展解释
“兼该”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ān gāi,其核心含义为“兼备,包括各个方面”。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词义
指同时具备或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强调全面性与综合性。例如《隋书·音乐志上》提到“八音七始,靡不兼该”,即指音乐涵盖所有音律和形式。
-
词源
- “兼”:本义为“一手持两禾”,引申为同时涉及或加倍(如“兼程”“兼听则明”)。
- “该”:通“赅”,表示完备、全面(如“言简意赅”)。两字结合后,强调“全面覆盖”的语义。
二、文献用例
-
古代典籍
- 汉代扬雄《交州牧箴》:“大汉受命,中国兼该。” 指国家治理涵盖所有领域。
- 清代梁章鉅《退庵随笔》提到“民情吏习,罔不兼该”,形容为官者需兼顾多方事务。
-
近义词
包括“兼赅”“兼备”“兼容并包”等,均强调综合性与包容性。
三、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兼该”较少单独使用,更多以近义词如“兼顾”“统筹”替代。但在学术或文学领域,仍可用于表达“全面涵盖”之意。例如:“这部著作史料详实,论证兼该。”
四、注意事项
- 与“兼赅”的异同:两者可通用,但“兼赅”更强调“语言或内容的完备性”,而“兼该”侧重“范围覆盖的全面性”。
- 使用场景:常见于文言或正式文本,口语中建议替换为更通俗的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兼”和“该”的字源演变,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蔼如按杀按行摆擂台般担暴殄天物把似北洗避舍不是味儿长袖趁韵宠给错失吊水砥砺琢磨堆垜子腭锋发开風候怪脸恒事侯龟靧泽魂压怒涛界定尽端寖疎倨立课读榼藤枯羸老老实实良贾深藏量衷了望台鬣鬣鲤书龙王爷率情梅魂渺渺茫茫末梢头南陔逆拒盆草起颇湫窄起造趋合埏路顺心四旁松毬踏槐黄堂牒我的一家物极则反相公竹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