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伍子胥 ﹞遂伏剑而死, 吴王 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 江 中…… 子胥 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魂压怒涛”称颂 子胥 忠心赤胆,至死不渝。 明 高启 《谒伍相祠》诗:“魂压怒涛翻白浪,剑埋寃血起腥风。”参阅《太平广记》卷二九一引《钱塘志·伍子胥》。
“魂压怒涛”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出自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记载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后,尸体被装入皮袋投入江中。传说他的魂魄化为潮神,随波涛翻涌,以表忠魂不灭。
明代高启《谒伍相祠》诗云:“魂压怒涛翻白浪,剑埋冤血起腥风。” 此处借典故表达对伍子胥的追念与敬仰。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现代使用较少。若需进一步了解伍子胥故事,可参考《太平广记》等文献。
《魂压怒涛》是一个成语,形容魂魄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压抑,如同被汹涌的大海所淹没。
《魂压怒涛》的拆分部首是魂(火字旁)、厂(厂字旁)和水(三点水)。拆分后的笔画数分别为13画、2画和4画。
《魂压怒涛》来自明代徐渭的《格言联璧·心命篇》。这句成语原文为:“吾心如堤,敢轻魂压怒涛。”意思是说,我的心境如同一堤堵住了内心湍急的想法,不轻易受到外界的困扰和干扰。
《魂压怒涛》的繁体字为「魂壓怒濤」。
在古代,《魂压怒涛》的汉字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别。
1. 他感到自己像是被魂压怒涛所淹没,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
2. 在生活的困境面前,她能够保持冷静,不被魂压怒涛所动摇。
1. 魂魄,指人的精神和思想。
2. 压抑,指被束缚和压制住,无法自由发展。
3. 怒涛,指汹涌澎湃的巨大波涛。
1. 心绪如沉湎:指内心烦扰、忧虑,难以自拔。
2. 心灰意冷:形容内心失望、灰心丧气。
心境宁静:指内心平和安宁,不受外界干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