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陔的意思、南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陔的解释

《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文选·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父母。” 唐 杨炯 《幽兰赋》:“丛兰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宋 苏轼 《送程建用》诗:“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忍菴先生》:“今吾儿邀天之幸,得上公车,稍可伸北闕南陔之思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南陔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专有名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分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南陔"源自《诗经·小雅》篇名,《说文解字》释"陔"为"阶次也",指田陇台阶。二字组合本义指"南面的山陇之地",如清代段玉裁注《说文》称"陔谓陇中"。

二、礼乐文化引申义 汉代郑玄《毛诗笺》记载,《南陔》原为"孝子相戒以养"的乐章,后演变为宴饮礼仪中笙奏曲目,承载孝道内涵。《仪礼·乡饮酒礼》明确记载"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

三、文学意象流变 宋代文人将"南陔"发展为思亲意象,如《宋史·乐志》载"春诵夏弦,昭卬尊之教;南陔白华,补循陵之篇",陆游《老学庵笔记》亦用此典表达人伦之情。

四、文献传承考据 该词现存最早完整记载见于《毛诗正义》,清代阮元校刻本《十三经注疏》收录历代注疏,成为现代研究的重要文献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南陔”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诗经》中的篇目
    《南陔》是《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笙诗,属于先秦时期华夏族诗歌。其特殊之处在于“有目无辞”,即仅有标题而无具体内容。据《仪礼》记载,它在古代燕飨礼仪中作为乐曲演奏,与《白华》《华黍》并称前三篇,象征孝道与丰年。

  2. 字义与地理指向
    “陔”本义为田埂或台阶层次(如“三陔坛”指三重坛)。因此“南陔”字面意为“南边的田埂”,如束皙《补亡诗·南陔》中“循彼南陔,言采其兰”即描绘南边田埂采兰的场景。

  3. 文化象征意义
    汉代《毛诗序》赋予其引申含义,认为《南陔》主题是“孝子相戒以养”,即子女奉养父母的道德训诫。后世文人常以此典故表达孝亲思想,如宋代诗词中“南陔”多代指孝道。

该词兼具地理实指与文学象征,既描述南方田埂的自然意象,又因《诗经》传统成为孝文化的符号载体。

别人正在浏览...

鞍辔包青天犇忙步武藏躲漕谷传呼电话楚奏篡国存亡絶续定霸订辩恩灵敢死队何暇荒惑荒数回茬麾召惑疑加勒比海践辱京城惊堂木近时矜张蠲税聚砂空濛枯荑乐观賿曹理会遴调林樾留身论荐卖百舌芒硝旄星命官弄水匏壶乾嗝墙外汉清盼鳅魽然脂撒欢三崔三言之道呻嚬赊远鼠凭社贵松柏之客谈耻唾手可得顽聋维谷无寇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