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榼藤的意思、榼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榼藤的解释

豆科。木质藤本。二回羽状复叶,总叶轴先端有卷须。花黄色,圆锥花序。荚果木质,长可达一米,由多数节组成,每节一种子。种子扁圆形,富含油分。藤及种子药用;纤维供造纸或制人造棉。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榼藤》:“榼藤,依树蔓生,如通草藤也。其子紫黑色,一名象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榼藤子》﹝集解﹞引 陈藏器 曰:“按《广州记》云:榼藤子生 广 南山林间。作藤着树,如通草藤。其实三年方熟,角如弓袋,子若鸡卵,其外紫黑色。其壳用贮丹药,经年不坏,取其中仁入药,炙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榼藤(学名:Entada phaseoloides)是汉语中记载的一种大型木质藤本植物,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词源

“榼”字本义指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说文解字》注其形似木匣。藤类植物常以枝干缠绕生长特性得名,“榼藤”一词结合容器与藤蔓形态,描述其果实形似古代榼器且具攀援特性。该名称最早见于《本草纲目》,李时珍记载其“子如刀豆,长尺许,中有仁,可食”。

二、植物学特征

榼藤属于豆科,其荚果呈长条形,成熟后木质化,内部含有多枚扁圆形种子。茎部直径可达30厘米,叶片为二回羽状复叶,主产于中国华南、西南及东南亚热带地区。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将其归类为“大型藤本,具重要生态价值”。

三、传统药用价值

《中华本草》记载榼藤种子(称“榼藤子”)可入药,性味微苦、凉,归肝、肾经,具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之效。其茎皮在民间常用于外敷治疗跌打损伤,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提取物含三萜类化合物。

四、文化象征与应用

在海南黎族文化中,榼藤被称为“过江龙”,因其横跨溪涧生长的特性被赋予“连接天地”的象征意义。其坚硬种子常被加工成工艺品,清代《琼州府志》有“黎人取榼藤子为佩饰”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榼藤”是豆科榼藤属的常绿木质大藤本植物,学名Entada phaseoloides,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实用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植物学特征

  1. 茎叶形态
    茎干粗壮且常扭旋,表面光滑无毛,可攀援至其他树木上,形成壮观的藤蔓结构。叶片为二回羽状复叶,顶端的羽片常退化为卷须,小叶对生、革质,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主脉两侧叶面不对称。

  2. 花果特征
    花为白色或淡黄色,穗状花序长15-25厘米,密集且有香味。荚果是其显著特征,木质、扁平弯曲,长度可达1米,成熟后逐节脱落,每节含1粒种子。种子近圆形,直径4-6厘米,暗褐色,种皮坚硬且有光泽。


二、分布与生长环境

主要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包括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常生长于山谷溪边或山坡混交林中,攀附于高大乔木上。其茎蔓可横跨山谷河流,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


三、用途与价值

  1. 药用价值
    藤茎和种子可入药,传统医学中用于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2. 经济用途
    茎皮纤维可用于造纸或制作人造棉;种子含油量高,具有潜在开发价值。

四、其他名称

榼藤在民间也被称为“过江龙”“眼镜豆”,因其跨越生长的习性和种子形似眼镜片而得名。

如需更完整的分类学信息或生长周期细节,可参考植物学数据库或百科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柏叶飙车标称璧友才则槎头缩颈鳊成勋赤支砂舂簸舛谬处所翠云捣弄的溜圆得胜褂螲蟷断袖洏洏方量工雀鹤戏搰搰昏冥兼资九藏久困捄正劳动力凉观梁孟相敬凉棚陵遽龙辅妙算密挤挤蓬弧平易近人牵红线翘盼蜻蜓艇热秀入监油三尖两刃刀舍亲输电司马昭之心肆言无惮檀点谈玄説妙天波甜醹呫哔体积投文牌枉遏挽毂慰绥五泄无艺塈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