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鹄袍的意思、鹄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鹄袍的解释

白袍。古代应试士子所服。 宋 杨万里 《送项圣与诣太常》诗:“鵠袍诣闕柳袍归,来年书院更光辉。” 宋 方岳 《送刘仲子就试》诗:“鵠袍纔脱须重读,六籍久为场屋苦。” 元 王逢 《寄林季文周叔彬二进士时训松庠弟子员》诗:“鵠袍联射圃,鱼饭独经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鹄袍

指古代士子所穿的白色袍服,因色白如天鹅(鹄)羽毛而得名,后成为科举时代应试举子的代称。

详细释义:

  1. 字义溯源

    • 鹄(hú):本指天鹅,因其羽毛洁白,引申为“白色”或“高洁”之意。
    • 袍:古代宽大长衣的通称,多为读书人、官员所穿。

      二者结合,“鹄袍”字面意为“如天鹅羽毛般洁白的袍服”,特指未入仕的学子服饰。

  2. 文化象征

    在科举制度中,“鹄袍”成为寒门士子的身份标识。如宋代刘克庄《挽李秘监》诗:“鹄袍曾屡战,虎榜最多功”,即以“鹄袍”代指科举考生,象征其清贫苦读、志在功名的形象。

  3. 历史文献佐证

    • 《宋史·舆服志》 记载,宋代举子服白襕(白袍),因色似鹄羽,故称“鹄袍”。
    • 明代叶盛《水东日记》 亦云:“科举之年,四方鹄袍之士云集京师”,反映其作为举子群体代称的普遍性。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鹄袍”词条释义。
  2. 刘克庄《后村集》卷三十四,《挽李秘监》诗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3. 《辞源》(商务印书馆),“鹄袍”条目及历史用例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鹄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ú páo,其基本含义指古代应试士子所穿的白袍。以下为详细解释:

  1. 词义与用途
    “鹄”本义指天鹅,因羽毛洁白,引申为“白色”;“袍”为长衣。因此,“鹄袍”特指白色长袍,是古代科举考生应试时的标准服饰。这一着装象征士子的身份,也暗含对品行高洁的期许。

  2. 历史背景与文学引用
    宋代诗词中多次出现“鹄袍”的意象。例如:

    • 杨万里《送项圣与诣太常》写道:“鹄袍诣阙柳袍归”,描述士子应试后归来的场景;
    • 方岳《送刘仲子就试》提到“鹄袍纔脱须重读”,反映科举士子苦读应试的生活;
    • 元代王逢的诗句“鹄袍联射圃”也印证了这一服饰的延续性。
  3. 象征意义
    白色衣袍不仅便于辨识考生身份,也寄托了对其清正品格的期待,与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理想相关联。

“鹄袍”是古代科举文化的重要符号,既具实用性,又承载了士人阶层的文化理想。

别人正在浏览...

摆烟灯柀子薄田长苞长杰长算远略昌胤虫虎宠焰酬唱辞学搭题诋严断块山蹲苗飞刍挽粮甫刑怪人酣狎后善滑轮组讳隐夥友角钢较文浇酗噭噪杰牙即时刻省敛步凉堂理代淩躐李诗谢赋立谈流膏埋没耄朽庙象齐功欺羽曲曲折折柔蠕软肥三公山碑绍兴戏眚愆噬不见齿世士收清霜辉损人不利己讨羹饭托终畏慑详閲响震献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