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碑石的意思、碑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碑石的解释

(1).作碑之石。亦指刻有文字的碑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庙前有碑,碑石金生。 干寳 曰:‘黄金可採,为 晋 中兴之瑞。’”《南史·萧恭传》:“是夜闻数百人大叫碑石下,明旦视之,碑涌起一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三字经》:“ 西奈山 ,显神蹟,命 摩西 ,造碑石。” 叶圣陶 《登雁塔》:“单说那碑石经历了一千四百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

(2).特指墓碑。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一:“《太尉杨震碑》云:‘敢慕 奚斯 之追述,树碑石于坟道。’则又承 扬子 误焉。” 何其芳 《画梦录·墓》:“快下山的夕阳如柔和的目光,如爱抚的手指从平畴伸过,从林叶探进来,落在溪边一个小墓碑上,摩着那白色的碑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碑石是汉字复合词,由“碑”和“石”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碑”指刻有文字或图案的竖立石块,最初用于宫庙门前观测日影或拴系牲畜,后演变为记载功绩、纪念事件的载体;“石”则指天然矿物形成的坚硬物质,此处特指经过人工加工的石材。两者组合后,“碑石”一词具有两层含义:

  1. 材质定义

    指用于制作碑体的天然石料,常见类型包括青石、花岗岩、汉白玉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提及“碑,竖石也”,说明其材质属性为石材。

  2. 文化载体功能

    指承载文字、符号的完整碑刻实物,如墓志铭、纪功碑等。西汉《礼记·檀弓》记载“公室视丰碑”,郑玄注“丰碑,斲大木为之,形如石碑”,表明碑石在先秦时期已具备礼仪功能。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碑碣》进一步分类:“碑,悲也,述德追远”,强调其记录与追思的社会意义。

现代考古学研究发现,碑石形制包含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见《中国金石学纲要》,中华书局,2019年),其内容涵盖历史事件、文学艺术及书法演变,例如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汉代《曹全碑》即为隶书碑石代表作。当前我国将重要碑刻纳入文物保护范畴,如《泰山刻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组成部分。

网络扩展解释

“碑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石刻器物,其含义和用途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碑石指以石材制成的刻字纪念物,主要用于记录历史事件、表彰人物功绩或标记特殊地点。其核心特征是通过文字和图案承载历史与艺术价值,常见形式包括墓碑、功德碑等。

二、历史起源与发展

  1. 早期功能
    最早的碑石无文字,主要用于:

    • 测日影计时(类似日晷)
    • 宗庙前系牲畜
    • 墓葬时引棺下葬
  2. 文字化演变
    自先秦时期起,碑石逐渐刻文。如《诗经》记载“石碏可镂”,汉代后发展为系统记录功绩的载体。秦代称“刻石”,汉以后正式定名“碑”。

三、文化意义

四、现代应用

现代碑石仍用于:

五、著名案例

叶圣陶在《登雁塔》中描述唐代碑石历经千年仍字迹清晰,印证其选材与工艺之精。


如需进一步了解碑石形制或具体碑文案例,可查阅《水经注》《释名·释典艺》等古籍,或参考西安碑林等实地遗存。

别人正在浏览...

阿侬佳百刑八级工资制襃序鬓鸦跛蹶补给才短气粗藏擫曹聚传胪辞书戴面稻醴打乡谈登丁都察院迩年访春防口府倅更覆耕则问田奴棺盖孤军作战锅烟子好游横祸飞灾龢氏濩泚今非昔比京报就事论事狙缚举棋若定茫诏门框泌瀄南皮攀绊岐首深大沈鼾释念石腥说好嫌歹嗣统坦易天随人原童丱网住挽讬汙渍下币相视相刑咸杬子谿边泄机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