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石的意思、碑石的详细解释
碑石的解释
(1).作碑之石。亦指刻有文字的碑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庙前有碑,碑石金生。 干寳 曰:‘黄金可採,为 晋 中兴之瑞。’”《南史·萧恭传》:“是夜闻数百人大叫碑石下,明旦视之,碑涌起一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三字经》:“ 西奈山 ,显神蹟,命 摩西 ,造碑石。” 叶圣陶 《登雁塔》:“单说那碑石经历了一千四百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
(2).特指墓碑。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一:“《太尉杨震碑》云:‘敢慕 奚斯 之追述,树碑石于坟道。’则又承 扬子 误焉。” 何其芳 《画梦录·墓》:“快下山的夕阳如柔和的目光,如爱抚的手指从平畴伸过,从林叶探进来,落在溪边一个小墓碑上,摩着那白色的碑石。”
词语分解
- 碑的解释 碑 ē 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石碑。丰碑。墓碑。口碑。碑文。碑碣。碑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碑拓(?)。碑帖。碑林。里程碑(a.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b.喻在历史发展进
- 石的解释 石 í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石。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石 à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
网络扩展解释
“碑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石刻器物,其含义和用途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碑石指以石材制成的刻字纪念物,主要用于记录历史事件、表彰人物功绩或标记特殊地点。其核心特征是通过文字和图案承载历史与艺术价值,常见形式包括墓碑、功德碑等。
二、历史起源与发展
-
早期功能
最早的碑石无文字,主要用于:
- 测日影计时(类似日晷)
- 宗庙前系牲畜
- 墓葬时引棺下葬
-
文字化演变
自先秦时期起,碑石逐渐刻文。如《诗经》记载“石碏可镂”,汉代后发展为系统记录功绩的载体。秦代称“刻石”,汉以后正式定名“碑”。
三、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如北魏《水经注》记载的黄金碑石被视为国家祥瑞。
- 艺术载体:碑刻书法(如碑帖)成为重要艺术形式。
- 象征意义:比喻事物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如“有口皆碑”。
四、现代应用
现代碑石仍用于:
- 纪念场所(如西安大雁塔碑林)
- 墓碑与宗族祠堂
- 城市地标(如里程碑)
五、著名案例
叶圣陶在《登雁塔》中描述唐代碑石历经千年仍字迹清晰,印证其选材与工艺之精。
如需进一步了解碑石形制或具体碑文案例,可查阅《水经注》《释名·释典艺》等古籍,或参考西安碑林等实地遗存。
网络扩展解释二
碑石是指用于铭刻文字或纪念事物的大型石块或石碑。它常常被用来记录历史事件、纪念英雄人物或者表示重要的地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碑字的部首为石,笔画数为石(4画)和卑(4画)。
来源:碑石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大石块或者大石碑来记录重要的事物,逐渐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碑石"一词。
繁体:碑字的繁体写法为『碑』。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碑字的写法会稍有不同,比如在篆书时期,碑字的形态可能与现代略有差异。
例句:他们在庙前竖立了一块碑石,以纪念英勇的牺牲者。
组词:碑文、碑铭、石碑、石碑文、碑刻等。
近义词:石碑、石刻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