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rogation]∶对权力、名誉及价值的损害
(2) [damage]∶损伤;损坏
(1).损坏;损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遏立积三十六载,至五年夏六月,洪水暴出,毁损四分之三,剩北岸七十餘丈。”
(2).因居丧过哀损害健康。《南史·齐衡阳元王道度传》:“﹝ 齐武帝 ﹞还谓 褚蓁 曰:‘昨见 衡阳 ,犹奇毁损,卿可数相抚悦。’”
(3).犹诋毁。 唐 李翱 《答韩侍郎书》:“前人既非贤良,遂反相毁损者,亦有其人矣。”
“毁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综合解析:
毁损指损坏、损伤,多用于描述物体或事物因外力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例如“不得毁损公共财物”。
物理性损坏
指物体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结构或功能破坏。如北魏《水经注》记载的洪水毁损河岸案例(),或现代语境中物品的意外破损。
健康与精神损害
古语中可引申为因过度悲伤或劳累导致的身体损伤。如《南史》提到居丧过哀而“毁损”健康。
抽象意义的损伤
唐代文献中曾表示“诋毁、中伤”,如李翱《答韩侍郎书》提到的互相毁损行为()。
在法律范畴,毁损指对他人财物的破坏行为,可能涉及民事赔偿或刑事责任。例如故意损坏他人财产需承担修复或赔偿义务。
通过不同语境,“毁损”既可具象化表达物理破坏,也可抽象化用于名誉或健康损害,需结合具体场景理解其含义。
“毁损”是一个动词,表示破坏、损害。它由两个部首组成,“殳”和“士”。殳是一个古代的兵器,士则表示人,两者结合在一起,代表一个人用兵器进行破坏。
《说文解字》是对汉字的字义和构成进行解释的一部古代字典,这本书可以追溯到西汉初恢复刊行的其他辞书。殳部是《说文解字》中的一个部首,以“毀殳”来解释这个字。另外,毁损这个词也有对应的繁体字是「毀損」。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如果要用繁体字来写“毁损”,则应该写成「毀損」。
以下是一些有关“毁损”的例句:
1. 战争毁损了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
2. 火灾毁损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组词:毁坏、损伤、破坏、损害
近义词:破坏、损伤、破裂
反义词:修复、恢复、保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