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土高原的意思、黄土高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土高原的解释

[Loess Plateau] 在中国北方,长城以南、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厚50—1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黄土高原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其地理学定义与文化引申义如下:

一、地理学定义

  1. 地理位置与范围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西起青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抵长城,南达秦岭,横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7省区,面积约30万-64万平方千米(因广义与狭义定义不同)。

  2. 地质特征

    • 覆盖全球最厚且连续的黄土层,厚度50-180米,最厚处达150-180米。
    • 地貌以“塬、梁、峁、川”为主,地表因流水侵蚀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典型景观。
  3. 形成原因
    主流学说为“风成说”,即第四纪冰期时,西北季风将中亚沙漠的沙尘搬运堆积,后经青藏高原隆起加剧干旱,形成广袤黄土沉积。

  4. 自然与人文现状

    • 水土流失严重,是中国生态治理重点区域。
    • 矿产资源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居全国前列。
    • 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传统民居窑洞体现了人地适应智慧。

二、文化引申义

在汉语中,“黄土高原”被引申为人才辈出之地,比喻某个领域或地区涌现大量杰出人物。

如需进一步了解生态治理或历史演变,可参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专题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指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地理区域,其名称由三个汉字组成。

拆分部首:黄(黑字旁)土(土字旁)高(高字旁)原(原字旁)。

拆分笔画:黄(12画)土(3画)高(10画)原(10画)。

来源:黄土高原这个词源于对该地区地貌的描述。黄土是其主要土壤类型,而高原表示该地区相对于周围低地来说地势较高。

繁体字:黃土高原。

古时候汉字写法:無。

例句:黄土高原地势平坦,生产丰富的农作物。

组词:黄土、高原。

近义词:黄土地带。

反义词:平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