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土高原的意思、黄土高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土高原的解释

[Loess Plateau] 在中国北方,长城以南、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厚50—1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特有的地理区域,其汉语词典释义及科学特征如下:

一、核心汉语词典释义

  1.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黄河中上游,西起祁连山东端,东至太行山脉,南抵秦岭北麓,北达长城沿线。涵盖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2. 地质特征

    因地表覆盖深厚风积黄土层得名,黄土厚度50-300米,形成于第四纪气候干冷期,属典型风成沉积地貌(《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二、扩展科学特征

  1. 地貌形态

    •塬:顶部平坦的黄土台地(如董志塬)

    •梁:长条状丘陵

    •峁:孤立浑圆的黄土丘

    •川:河谷冲积平原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图集》,1984)

  2. 生态意义

    作为全球最大黄土沉积区,其水土流失过程塑造了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但过度垦殖导致生态脆弱性加剧(水利部《中国水土保持公报》,2020)。

三、文化经济价值

  1. 文明摇篮

    孕育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等早期农耕文明,见证华夏民族发祥历程(《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1982)。

  2. 资源禀赋

    煤炭储量占全国60%以上(山西大同、陕西神府矿区),支撑国家能源安全(国家发改委《能源发展报告》,2022)。


权威参考资料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4. 水利部《中国水土保持公报》
  5.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6. 国家发改委《能源发展年度报告》

网络扩展解释

黄土高原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其地理学定义与文化引申义如下:

一、地理学定义

  1. 地理位置与范围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西起青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抵长城,南达秦岭,横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7省区,面积约30万-64万平方千米(因广义与狭义定义不同)。

  2. 地质特征

    • 覆盖全球最厚且连续的黄土层,厚度50-180米,最厚处达150-180米。
    • 地貌以“塬、梁、峁、川”为主,地表因流水侵蚀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典型景观。
  3. 形成原因
    主流学说为“风成说”,即第四纪冰期时,西北季风将中亚沙漠的沙尘搬运堆积,后经青藏高原隆起加剧干旱,形成广袤黄土沉积。

  4. 自然与人文现状

    • 水土流失严重,是中国生态治理重点区域。
    • 矿产资源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居全国前列。
    • 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传统民居窑洞体现了人地适应智慧。

二、文化引申义

在汉语中,“黄土高原”被引申为人才辈出之地,比喻某个领域或地区涌现大量杰出人物。

如需进一步了解生态治理或历史演变,可参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专题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摆划颁马颁行暴节竹背会秕谬跛躄博闻成群逐队沉疴难起搭渡大多玳宴啖饭单门独户殿舍肥佼風檢封禄扶危定乱宫籍归真反朴红夷礮护符悔寤佳茗讲隙郊迎拮隔救搭酒董稽滞疴疾夔牛两重阳灵茅廪增僇谴马齿徒增密封木材木老鵶南唐二主萋迷群龙无首如蚁附膻审重石流黄思土琐缕夙缘跳皮筋跳塔轮铡贴説提撕卧榻之侧,岂容鼾睡五龙车乌鸟之情吴侬软语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