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鸨母。《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五鼓时, 美娘 酒醒,已知鴇儿用计,破了身子。”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后鴇儿欲索五百金,强余纳 喜 。”参见“ 鴇母 ”。
(2).指妓女。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倡》:“《庶物异名疏》:‘ 陆佃 云:“鴇性最淫,逢鸟则与之交。”今俗呼妓曰鴇儿,呼倡母曰老鴇,取此。’” 郭元升 《冲天将军》二:“为了等待京师的来信,以及鸨儿从 苏州 归来, 王镣 天天变着法儿糊弄 王仙芝 。”
鸨儿(bǎo’er)是汉语中对妓院女主人的旧称,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与市井口语中,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色彩。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妓院经营者
指开设或管理妓院的女性,又称“老鸨”“鸨母”。其角色兼具经营者与监管者,负责妓女的日常管理及生意运作。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词源与象征
“鸨”本指一种鸟类(大鸨),因古人误认为其无固定配偶,引申为“性乱”的隐喻。后缀“儿”为名词化标记,强化口语化特征。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16年。
贬义色彩
该词隐含对剥削女性、牟取不义之财行为的批判,如《红楼梦》第八十回:“这老鸨子专管是个‘六国贩骆驼’的。”
参见: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性别权力结构
作为封建男权社会的产物,“鸨儿”形象常被塑造为贪婪冷酷的中间人,反映底层女性被双重剥削的社会现实。
来源:王书奴《中国娼妓史》,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当代汉语中,“鸨儿”因涉及敏感行业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分析,需注意其特定语境下的贬义属性。
“鸨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文化背景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释义:
指鸨母(老鸨)
即开设妓院、蓄养或控制女性从事卖淫活动的女性经营者。该用法源于古代对鸨鸟习性的误解——古人认为鸨鸟“性淫”,雌鸟可与不同鸟类交配()。例如《醒世恒言》中描述鸨母用计迫使女子接客的典故()。
指妓女
部分文献中“鸨儿”也直接代指妓女,如清代《称谓录》提到“俗呼妓曰鴇儿”()。但这一用法相对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文学作品中的具体案例,可参考《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等古典小说(来源1、5、7、10)。
暗转冰散博齿创利春幡胜醇源大班大询凋刓氛厉踾扑个旧寡淡贵秀骨勇孤致函冒和鼎鹤翎很刚鬨动后起间混齐货籍井底银瓶浸令金迷纸醉赆赠客水夸嘐老己亮采零时理事荔挺六才子书遛弯儿伦侯旅骨没世难忘密蒙瞑拜拍肩偏倍钳掣巧手扇赫声训蛇入鼠出视膳世谊手口之泽顺职泰逖头飞鼻饮土断袜船文符斡刺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