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源流的意思、本末源流的详细解释
本末源流的解释
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词语分解
- 本末的解释 ∶树木的根和梢,比喻事物的根源和结局,原委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礼记;大学》 ∶主次,先后详细解释.树木的下部与上部。 汉 马融 《长笛赋》:“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规摹彠矩。” 唐
- 源流的解释 水的本源和支流顺涧爬山,直到源流之处。;;《西游记》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西游记》详细解释.水的本源和支流。《后汉书·五行志三》“则水不润下” 刘昭 注引
专业解析
"本末源流"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由"本末"与"源流"两个核心概念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解释,"本"指草木的根部,引申为事物的根本或主体;"末"指树梢,代指次要部分或表象;"源"即水源,喻指事物的起源;"流"指水流,象征发展过程。
该词组的深层含义包含三个维度:
- 本体论层面:强调事物的本质属性与表象特征的关系,《朱子语类》记载朱熹言"明本末源流,方见义理精微",主张探究事物本质需先辨明主次关系。
- 方法论层面: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强调学术研究需追溯起源与发展脉络。
- 实践论层面: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词义演变研究必须"考其本原,察其流变",体现语言研究的系统性原则。
该词汇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领域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如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将其列为理解传统思想的基础方法论,要求学生在文献研究中"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2023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本末源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běn mò yuán liú,主要用于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和先后关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本:指事物的根本或主体。
- 末:指事物的枝节或次要部分。
- 源:比喻事物的起源或开端。
- 流:指从源头延伸出的后续发展或结果。
整体含义强调对事物整体脉络的把握,需分清主次、理清来龙去脉。
成语出处
最早出自战国时期荀子的《荀子·富国》:
“十年之后,年谷复孰,而陈积有余。是无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意为:禹、汤虽历经水旱灾害,但因懂得治国需分清主次和先后,最终实现粮食丰裕。
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多作主语或宾语,用于描述事物的渊源和结局。
- 示例:
宋代陈亮在《与韩无咎尚书》中提到:“本朝二百年之间,学问文章、政事术业,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延伸意义
- 哲学内涵:强调把握事物本质与表象的关系,避免舍本逐末。
- 现实应用:可用于学术研究、历史分析或管理决策中,指需系统梳理脉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荀子·富国》或宋代陈亮的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宝檀表里不一裁退冲服船舫春秧出圈楚粽凑近大边访第剕罚绋讴腐人赶紧感刻根牙磐错桂渚海宴河清诃策皇直护封蠖曲火辎解典警务羁事九头鸟箕引裘随懻忮鞠穷可儿柯枝擂击两栖连具枷练裙子灵朴露脚鸣机溟溟末材纳亨内观鸟聚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捧脚翘板青规驱执人誉赏揭蛇豕水火谈心铁驳歪曲挽托夏典屓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