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都句》:“ 刘欣期 《交州记》曰:‘都句。树,似栟櫚,木中出屑如麵,可啖。’”
“都句”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构词法和文献用例两个角度解析:
一、构词解析 “都”在《说文解字》中训为“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本指城邑,后引申出“汇聚”“统领”等义项。“句”通“勾”,《广雅·释诂》载“句,曲也”,本指弯曲,后衍生出“勾连”“分句”等用法。二字组合构成并列结构,表示“统摄关联”的核心语义。
二、文献用例 《周礼·春官》有“都句氏掌四方之志”的记载,郑玄注:“都句谓总领文辞”,此处指掌管文书档案的官职。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引《尔雅》注疏:“都句者,纲领之谓也”,强调其“总括要义”的功能义。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指出:“都句连文,犹今言总纲”,印证其作为纲领性概念的语义特征。
该词的现代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第10卷第482页,以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325页相关条目。
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分析,“都句”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木本植物名称(主流解释) 根据《齐民要术》和《交州记》的记载,“都句”是一种类似棕榈树的植物,其木屑如面粉状可食用。该名称最早见于北魏文献,描述为:“树,似栟櫚,木中出屑如麵,可啖”(出自刘欣期《交州记》)。
二、成语用法(少数来源记载) 个别词典提到“都句”作为成语时,表示“每个字句都有深意和价值”,由“都”(每个)和“句”(句子)组成。不过此用法未见于古籍或权威文献,可能与现代语言演变相关。
补充说明:
挨坊靠院班墨本姓并边泊礼波逃猝发错出典签地方部队鼎足而立东园温明反码凤凰柱抚徕瓜搭诡胜郭履还宗横向虹气欢声雷动华清池回流减价金飇谨风巾帼鐍钥凯容开玩笑款卓俍傍灵盘楼阙卖儿鬻女谩书磨砺赧红南疑嫩手农具厂抛趓疲惫破叶箭铅汞乾没穷秋升驭四冲司配令苏门四子桐孙退气违心之言乌角带乡俗小术歇拍系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