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礼的意思、军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礼的解释

(1) [honors]∶旧时指军中的礼仪

(2) [military salute]∶军人的礼节;军中的礼节

详细解释

(1).古代五礼(吉、凶、军、宾、嘉)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 郭沫若 《蒐苗的检阅》:“例如我们 中国 的 周 代,在一年四季里也都是有军事上的操练的,春天的叫作振旅,夏天的叫着拔舍,秋天的叫着治兵,冬天的叫着大阅。这些是被称为‘军礼’。”

(2).军法。《左传·襄公三年》:“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 杨伯峻 注:“军礼犹言军法也。”

(3).军中的礼节。《汉书·周勃传》:“将军 亚夫 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夏侯惇 引 许褚 、 典韦 等,至驾前面君,俱以军礼见。”

(4).指今军队中所行的敬礼,分五种:立正、注目、举手、举枪和举刀。 沙汀 《涓埃集·闯关》:“ 余明 穿着整齐,十分娴熟的敬着军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军礼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军事术语,其核心含义指军队中规定的礼节仪式,是军人行为规范与军事文化的重要体现。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军事文献,其释义可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一、核心定义

指军队内部正式场合执行的礼节规范,体现军人纪律性与组织性。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军礼”为“军人的礼节”,强调其区别于日常礼仪的规范性特征。


二、历史演变

古代“军礼”属“五礼”之一(《周礼·春官》),涵盖军事制度、出征仪式等国家层面礼仪。现代语义聚焦于军人个体行为礼节。

来源:《汉语大词典》引《周礼》注:“军礼,大师之礼,用众也”,反映古代军礼的集体性特征。


三、现代分类

  1. 仪式性军礼:如阅兵式、升旗仪式中的标准化流程;
  2. 日常礼节:包括举手礼、注目礼、持枪礼等(《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
  3. 象征性礼仪:如鸣放礼炮、仪仗队迎宾等国家外交场景的应用。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明确军礼为“军人表示敬意和礼节的动作”。


四、文化意义

军礼承载军人荣誉感与身份认同,如“脱帽致哀”“献花圈”等衍生礼仪,体现对牺牲精神的集体尊崇。

来源:《辞海》(第七版)指出军礼具有“强化军队凝聚力”的社会功能。


权威参考延伸

注:以上释义综合《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等权威文献,语义演变与分类体系符合语言学规范及军事制度研究共识。

网络扩展解释

“军礼”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多层含义,主要可分为古代和现代两方面的解释:

一、古代含义

  1. 五礼之一
    西周时期,“军礼”是五礼(吉、凶、军、宾、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军事活动和军队管理。例如:

    • 大师之礼:征伐前祭祀、誓师等仪式;
    • 大役之礼:营造工程时征调民力的规范;
    • 大封之礼:确认疆界的仪式(参考)。
  2. 军法规范
    古代军礼也指代军法,如《左传》中“军礼犹言军法也”,强调军队纪律与行为准则。

  3. 军事仪式
    包括战前动员(誓师)、战后凯旋等礼仪,旨在鼓舞士气和规范军队秩序。


二、现代含义

  1. 军人礼节
    指军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常见形式包括:

    • 举手礼:手掌外翻,指尖触帽檐;
    • 注目礼:立正注视受礼者;
    • 持枪礼:阅兵或仪仗场合的特殊礼节(综合)。
  2. 象征意义
    军礼不仅是礼仪,更体现军人的纪律性、荣誉感和对职责的尊重。例如,士兵向国旗敬礼表达忠诚,战友间敬礼传递信任。


三、历史典故

“军礼”从古至今始终与军事活动的规范性和仪式感紧密相关,既是制度也是行为准则。如需进一步探讨古代军礼细节,可参考《周礼》《左传》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扳留长辔赤霉素丑拙词序摧北诞昭刀法等到点觑地质力学二嬴仿单发虚沸反盈天佛山市辅助工感帝甘棠之惠归正滚毬鹤骨松筋化覃见风转篷集本解决今蝉蜕壳急足驹龙军略窥墙馈赠賫诣猎手历时鸾鹭麻叶皮美芹之献蒙太奇帓首拏攫漂泳品骨清亮青令沁入肺腑绕指热忽剌绍兴市事利首冠殊才苔絮坍圮蜓蚞铜马帝纬线贤业篠篱鰕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