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源流的意思、本末源流的詳細解釋
本末源流的解釋
源:水源。流:從水源向下遊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後。
詞語分解
- 本末的解釋 ∶樹木的根和梢,比喻事物的根源和結局,原委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禮記;大學》 ∶主次,先後詳細解釋.樹木的下部與上部。 漢 馬融 《長笛賦》:“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規摹彠矩。” 唐
- 源流的解釋 水的本源和支流順澗爬山,直到源流之處。;;《西遊記》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發展料應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西遊記》詳細解釋.水的本源和支流。《後漢書·五行志三》“則水不潤下” 劉昭 注引
網絡擴展解釋
“本末源流”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běn mò yuán liú,主要用于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和先後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本:指事物的根本或主體。
- 末:指事物的枝節或次要部分。
- 源:比喻事物的起源或開端。
- 流:指從源頭延伸出的後續發展或結果。
整體含義強調對事物整體脈絡的把握,需分清主次、理清來龍去脈。
成語出處
最早出自戰國時期荀子的《荀子·富國》:
“十年之後,年谷複孰,而陳積有餘。是無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謂也。”
意為:禹、湯雖曆經水旱災害,但因懂得治國需分清主次和先後,最終實現糧食豐裕。
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主語或賓語,用于描述事物的淵源和結局。
- 示例:
宋代陳亮在《與韓無咎尚書》中提到:“本朝二百年之間,學問文章、政事術業,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延伸意義
- 哲學内涵:強調把握事物本質與表象的關系,避免舍本逐末。
- 現實應用:可用于學術研究、曆史分析或管理決策中,指需系統梳理脈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荀子·富國》或宋代陳亮的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本末源流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指事物的根源和來龍去脈。它由“本”、“末”、“源”和“流”四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本(本木)的部首是木,它有5個筆畫;末(末日)的部首是木,它有5個筆畫;源(水源)的部首是水,它有13個筆畫;流(水流)的部首是水,它有10個筆畫。
來源:《本末源流》這個詞最早見于唐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中的一句話:“觀望天下本末源流。”後來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一個常用詞語。
繁體:本末源流的繁體字為本末源流(不作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本末源流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但讀音和意義依然相同。
例句:他對這個問題很了解,可以清楚地說明其本末源流。
組詞:源流、本源、末流等。
近義詞:來龍去脈、淵源。
反義詞:表面現象、追本溯源。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