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旗戟之类的仪仗。 唐 元稹 《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士之捐妻子,冒白6*刃,勇於为国,轻於为身,贡先见之明於羣疑之际者,大则书竹帛以示后,次则建麾棨以临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麾棨汉语 快速查询。
“麾棨”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军事权柄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单字本义及历史文献用例进行解析:
一、分字释义
麾
《说文解字》释为“旌旗所以指麾也”,本指指挥军队的旗帜,后引申为主将、统帅的代称(如“麾下”)。《玉篇·毛部》载:“麾,指麾也,旌旗属。”
棨
《说文解字》注为“传信也”,原指古代用木制成的符信或通行证,后特指官员出行时执持的仪仗器具“棨戟”。《汉书·文帝纪》颜师古注:“棨者,刻木为合符也。”
二、复合词义
“麾棨”连用见于魏晋至唐宋文献,指代统兵将帅的符节与令旗,象征军事指挥权。例如《宋书·武帝纪》载“授麾棨以专征”,即指授予将领兵权。其内涵包含两方面:
三、文献印证
该词属文言专有用例,现代汉语已罕用,但在《资治通鉴》《全唐文》等史籍中仍可见其作为军事术语的规范性表述,体现古代兵制文化特征。
根据多个词典释义,“麾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麾棨(huī qǐ)指古代官员或将领出行时使用的旗戟类仪仗器具。这个词常用于描述身份象征和军事仪仗场景,如《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中“建麾棨以临戎”即指用仪仗彰显权威。
唐代元稹的《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中记载:“贡先见之明于群疑之际者……次则建麾棨以临戎”,此处“麾棨”代指仪仗器具,凸显官员的权威。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文献研究,属于生僻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查字典》相关条目。
安设鞴扞标干弊帚自珍长江剗尽侈物冲锋陷阵辍绝当今无辈殿阁貂蝉满座刁天厥地钓鱼轮杜兰香覆射高论功德田光宗耀祖哈巴海军航空兵海南岛寒伧嚎啕大哭劾验减户结轨境宇靠歇良莠不一令官凌藉六见留客雨留眎漏尽更阑绵褫南来北往评准辟若启轮清暑拳发让章桑林善困生霸松鲈随辈通厮脚儿统御亡家犬玩神未傅窝儿薄脆五伯五凤想慕昔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