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比较成本说的意思、比较成本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比较成本说的解释

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于1817年建立。认为在资本和劳动不能在国际间转移的情况下,各国生产它们在成本上优势最大和劣势最小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则都能节省劳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比较成本说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生产同类商品时,因资源禀赋和技术差异形成的相对成本优势。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系统提出,强调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来源:《国际贸易学导论》)。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该术语:

  1. 词性与结构

    该术语为四字复合名词,属经济学专业词汇。"比较"为动词性语素,表示衡量差异;"成本"为核心名词,指生产投入;"说"为后缀,表明理论属性(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 核心观点

    国家应专注生产自身相对成本更低的产品,并通过贸易交换他国优势产品。例如,葡萄牙生产葡萄酒的相对成本低于英国,英国生产纺织品的相对成本更低,两国通过交换可提升总产出(来源: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 应用领域

    主要应用于国际贸易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优化和全球化分工研究,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贸易自由化主张提供理论基础(来源:《国际经济学百科全书》)。

该理论公式可表示为:

$$

frac{C{A1}}{C{A2}} < frac{C{B1}}{C{B2}}

$$

其中$C{A1}$、$C{A2}$分别代表A国生产商品1和商品2的成本,$C{B1}$、$C{B2}$为B国对应成本。当不等式成立时,A国应专业化生产商品1,B国生产商品2。

网络扩展解释

比较成本说(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是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于1817年提出。以下是其核心内容和相关解释:

1.基本定义

比较成本说主张,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仍可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相对劣势较小”(即机会成本较低)的商品,进口“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从而与贸易伙伴共同节省劳动、提升整体效益。

2.核心原则

3.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4.现实应用举例

假设甲国生产1单位葡萄酒需80小时劳动,生产1单位布匹需90小时;乙国生产同样商品分别需100小时和120小时。虽然甲国在两种商品上均占绝对优势,但葡萄酒的相对成本更低(甲国生产葡萄酒的机会成本为0.89单位布匹,乙国为0.83单位布匹),因此乙国可专注生产布匹,通过贸易提升双方福利。

比较成本说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基础分析框架,但其简化模型需结合现实经济条件灵活运用。如需进一步了解理论推导或案例,可参考经济学经典文献或权威教材。

别人正在浏览...

爱吃枣儿汤半路坝子贝多罗徧儛兵众博硕肥腯裁黜钞写词文厝手兜笼噁嗪过后海程虾蟆耗荡谎厮火牛阵家成业就检谨兼美晈日精奥炯炯科尔沁草原叩谢款爱馈孰括籍劳情敛声屏息聊啾陵衡龙蟠虎踞率初吕梁英雄传偻身脉候马路牙子猛劲能手凭托亲炙群口柔远能迩软堰山铸神衷十二肢菽水算是太阳社覃恩唾壶击碎瓦灯望幸微月香狸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