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徵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始于 秦 ,盛于 东汉 。《汉书·王莽传上》:“徵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讖、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宛 人 李通 等以图讖説 光武 云:‘ 刘 氏復起, 李 氏为辅。’” 李贤 注:“图,河图也;讖,符命之徵验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光武苻坚》:“ 苻坚 禁图讖之学,尚书郎 王佩 读讖, 坚 杀之,学讖者遂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古来帝王姓氏上应图讖,如 汉 号卯金, 晋 称典午,以及 刘秀 、 李渊 之先兆,大抵皆事后附会之説。”参见“ 讖纬 ”。
“图谶”是中国古代一种结合图像与谶语的预言形式,主要用于宣扬天命、王朝兴替等政治预言。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图谶本义为“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是巫师、方士或儒生编造的隐语式预言,常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如符箓、河图洛书等)。其内容多涉及帝王受命、吉凶符验等,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与“谶纬”关系密切,后者是图谶与儒家经典解释(纬书)的结合体,共同构成汉代神学化经学体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图谶的文献案例或思想流变,可参考《后汉书》《白虎通义》等史料及的谶纬神学分析。
《图谶》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它是由“图”和“谶”两个字组成的。这个词的意思是通过观察和解读图像、预言未来的一种方法。
组成《图谶》的两个字分别有不同的部首和笔画。
“图”字的部首是“囗”,它有四个笔画。这个字代表着图像和描绘。
“谶”字的部首是“讠”,它有十一个笔画。这个字古代曾用于预言、预测未来的意思。
《图谶》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板》中的一篇古文中。它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用于解读预言和预测。
在繁体字中,“图”字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而“谶”字的繁体写法是「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些不同于现在的简化字形式。以《图谶》为例:
古代的“图”字写作「圖」,它多用于描绘风景、绘画等方面。
“谶”字的古代写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讖」,其表达的意思和现在的写法相同,都是用于预言和预测。
1. 他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图像来破解图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2. 这幅画的图谶揭示了未来的命运,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组词:图书、图案、图像、谶纬。
近义词:占卜、卜筮、预测。
反义词:现实、实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