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 disloyal]∶丧失气节,多指投降敌人
我们是等着锁镣加到身上而绝不失节
(2) [lose one's chastity]∶封建礼教指妇女失去贞节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3) [out of control]∶失去调节;失去控制;节序失常
饮食失节
晏子援绥而乘,其仆将驰, 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勿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吕氏春秋·知分》
(1).丧失节操。《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南齐书·褚贲传》:“世以为 賁 恨 渊 失节於 宋室 ,故不復仕。”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惟 睢水 之遗忠,始焉有愧;比 李陵 之失节,终则为多。” 老舍 《四世同堂》五:“你们是迎着炮弹往前走,我们是等着锁镣加到身上而不能失节。”
(2).旧指女子失去贞操。 宋 程颐 《伊川先生语》八下:“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託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説。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寧为短命全贞鬼,不作偷生失节人。” 清 李渔 《巧团圆·词源》:“防失节的果得全贞, 曹小姐 才堪免辱。”
(3).违背礼节。《史记·秦始皇本纪》:“闕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
(4).失去控制;失于调节。《吕氏春秋·知分》:“ 晏子 援绥而乘,其僕将驰, 晏子 抚其僕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若热汤人手者,即为失节伤热矣。”
(5).不成节奏。《旧唐书·段秀实传》:“﹝ 秀实 ﹞乃召鼓人,阳怒失节,且戒之曰:‘每更筹尽,必来报。’”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王忠毅打得胜鼓》:“ 王忠毅公 为京尹时,公退即坐后堂,召皷手打得胜皷以为乐,皷失节者有罚。”
(6).不合节令。《汉书·刘向传》:“霜降失节,不以其时。”《宋书·五行志四》:“此月雷电者,阳不闭藏也。既发泄而明日便大雪,皆失节之异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春秋》纪阴阳之失节,所以示人君不可忽天道也。”
"失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本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核心均围绕"节"的丧失或违背:
本义:失去操守(尤指妇女的贞操)
引申义:丧失气节、违背原则
“失节”一词的核心在于“失”去应有的“节”。其具体含义随语境变化:
补充说明:
参考资料:
“失节”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丧失气节或节操
指在困境中背叛原则或立场,尤其指对国家、信仰的忠诚。例如:“我们是等着锁镣加到身上而绝不失节”()。此义源于古代对气节的重视,如《左传》提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
封建礼教中的妇女贞操
旧时特指女性失去贞洁,如程颐所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观念在现代被视为封建糟粕,但反映了历史语境下的伦理标准。
失去调节或控制
指生理、行为或自然规律的失常。例如《吕氏春秋》中“饮食失节”指饮食不规律,“安之,勿失节”则指驾车时控制节奏()。
“失节”的语义随时代演变,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封建伦理色彩的部分在现代已逐渐淡化,更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
白玉棺杯酒戈矛嬖爱冰海秉机捕系尺蠖求伸宠任存亡绝续错龟打靶场丹麦人多垒咡丝匪莪杆弓公务员候送会计年度姣姣者金堦进口旧迹躩跃刊摘烤肉贶临困蒙类感罗经骂山门弥漫命悭魔鬼磨鑢昵宾坯墣泼恶蒲质清奥奇巧羣萌人功飒白色泽奢阔生辰时臣斯榆酸性统绪外铄顽贼威暴为渊驱鱼,为丛驱爵雾敞掀焰小壶天肖题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