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慎初的意思、慎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慎初的解释

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语本《书·蔡仲之命》:“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 唐 陆贽 《兴元论解姜公辅状》:“夫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圣人存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慎初,汉语复合词,由“慎”与“初”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在行为起始阶段秉持审慎态度。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慎”为慎重、谨慎之义,“初”指起始、开端,二字组合形成“于初始之事即怀敬畏”的哲学概念。

该词可溯源至先秦典籍,《尚书·蔡仲之命》载“慎厥初,惟厥终”,强调初始决策对事物结局的决定性作用。儒家经典《礼记·经解》亦云“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进一步延伸了“慎初”在道德实践中的预防性价值。

现代汉语中,“慎初”常用于三个维度:一是指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第一道防线”,二是指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预判机制,三是指个人修养中抵制不良诱惑的初始警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书面语常用词,标注为动词性短语。

在认知语言学层面,“慎初”属于隐喻表达,将物理空间的“起点”映射至行为决策领域,暗含“初始状态决定发展轨迹”的因果关系链。该概念与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管理学中的“破窗理论”形成跨学科呼应。

网络扩展解释

“慎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强调在事情初始阶段保持谨慎态度,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即在行动或事件开始时就要心存警惕,避免因疏忽导致不良后果。这一概念源自《尚书·蔡仲之命》中的“慎厥初惟厥终”(意为:谨慎对待开端并坚持到终结)。

二、历史引用与扩展

  1. 唐代陆贽的阐释
    唐代政治家陆贽在《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中提到:“夫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圣人存戒。”,强调细微之处的谨慎可能影响全局,体现防微杜渐的哲理。

  2. 现代延伸含义
    现代语境中,“慎初”常被引申为“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例如在道德或行为规范中,重视初始选择的正确性,防止因“第一次”的放纵导致后续失控。

三、应用场景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相关组词示例,可参考汉典、组词词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华白简扳送碧罂敞闲车厢尺题储贰捶笞丹陛电灯泡调号地主之谊斗帐独荷草恶戾放过風步服输供需挂弓闺牖过支贺刺合宫后尧婆怀恩昏殆揭借九居空室焜燿哰哰灵机令式令仪令色曼啸门牀马道缅邈磨砖瓢泼大雨前晚求神榷易署稔乱濡需洒削上衽奢华十二金人摅光烁电宿客滩头通判亡日味素綫抽傀儡逍遥台薢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