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末的意思、苗末的详细解释
苗末的解释
犹苗裔。子孙后代。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有人生而言语……指天向 禹 墓曰:‘我是 无余 君之苗末。我方修前君祭祀,復我 禹 墓之祀,为民请福於天,以通鬼神之道。’”
词语分解
- 苗的解释 苗 á 初生的植物或没有秀穗的庄稼:禾苗。麦苗。树苗。幼苗。苗子(亦喻继承某种事业的接班人)。苗而不秀(只长苗而不秀穗,喻本身条件虽好,但没有成就)。 形状像苗的:火苗儿。 某些初生的饲养的动物:鱼苗
- 末的解释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业。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
专业解析
"苗末"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要结合其构成语素“苗”和“末”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研究的解释:
-
核心含义:事物的初始状态或萌芽阶段的末端
- “苗”的本义与引申: 在《说文解字》中,“苗”指“草生于田者”,即生长在田地里的禾类植物的幼株。引申指事物的开端、发端、征兆或初生的状态。例如,“苗头”指事物显露的迹象或趋势。
- “末”的本义与引申: “末”指树梢、尖端,与“本”(树根)相对。引申指事物的末端、尽头、非根本的部分、次要的部分或最后阶段。
- “苗末”的合成义: 将“苗”(开端、初生)与“末”(末端、尽头)结合,“苗末”可以理解为:
- 事物发展过程中,其初始状态或萌芽阶段的末端。 它强调的是一个事物刚刚显露、尚处于非常早期阶段,但这个早期阶段本身也接近其起始点的“末端”,即将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它描述的是一种临界状态,介于纯粹的开端(苗头初现)和初步发展之间。
- 指事物非根本的、次要的初始迹象。 侧重于“末”的次要性含义,指那些最初显露的、但并非核心或根本的部分。
-
使用语境与特点
- 生僻性: “苗末”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属于书面语或古语残留,远不如“苗头”、“端倪”、“萌芽”等词常用。
- 侧重描述状态: 它主要用于描述事物(特别是抽象事物如趋势、现象、思想等)在最初、最细微阶段的状态,强调其初现性、细微性和过渡性。
- 潜在含义: 有时可能隐含该初始迹象可能发展也可能消逝的不确定性。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对古今汉语词汇的释义最为详尽和权威。其对“苗”和“末”的详尽解释是分析“苗末”词义的基础。其编纂原则强调科学性、知识性和稳定性,是汉语研究的核心工具书。可在各大图书馆或专业数据库查阅(如:中国知网或 万方数据等平台可能提供电子版访问,但通常需订阅)。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作为规范现代汉语词汇使用的权威词典,虽然可能未直接收录“苗末”这个生僻词,但其对“苗”和“末”的现代常用义项的解释,有助于理解该复合词在现代语境下的潜在含义。商务印书馆出版。
- 《说文解字》(许慎著): 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提供了“苗”和“末”最原始的字形和本义依据,是理解词汇深层含义的基石。中华书局等出版社有多种校注本。
- 汉语语素研究与复合词构词法: 现代语言学对汉语语素义与复合词整体义关系的研究(如: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等著作)为分析“苗末”这类复合词的含义提供了理论框架。相关研究论文常发表于《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等核心期刊,可通过中国知网等学术平台检索。
“苗末”意指事物(尤指抽象事物)在其最初、最细微显露阶段的状态或迹象,强调其处于萌芽期的末端,即将发生变化或发展的临界点。它描述了事物发展序列中非常早期且微妙的一个环节。尽管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为罕见,但其含义可以通过对其构成语素“苗”(开端、初生)和“末”(末端、尽头、次要)的权威释义以及汉语复合词的构词规律清晰地推导出来。理解该词需依赖《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等权威辞书对语素的解释以及现代语言学对复合词构词的研究成果。
网络扩展解释
“苗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含义
-
核心释义
指“苗裔”,即子孙后代。该词源自汉代赵晔的《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例句中提到:“我是无余君之苗末”,意为“我是无余君的后代”。
-
词源与文献依据
在古籍中,“苗末”多用于描述家族或君主的血脉延续。例如,引用的文献中,人物自称“无余君之苗末”,强调其继承祖先祭祀的合法性。
二、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苗末”可引申为“事物初生或发展的初期阶段”,类似于“幼苗刚出土”的状态。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使用建议
- 古籍或历史文本:优先采用“子孙后代”的释义。
- 现代引申义:若用于比喻事物初期阶段,需明确语境以避免歧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吴越春秋》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瑶辩识驳错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教之教不言而谕澄漠趁伙打劫车轖喘息未定挫屈哆弄番菜祔祀改换光年古典文学诡诈古井哄场怀襟虎豹骑回骤浑质急潮既齓金镑进鲜刻法口哕扩淡枯朽揽权泪流满面离辞林烝瞒天大谎瀎破内仪霹空钱镪浅鲜桑蚕丝三荆剩求神候诗牢收夺手字诵诤套房停停通沟同名同姓卫鹤危挠猥碎纹浪小生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