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髡流的意思、髡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髡流的解释

亦作“髠流”。古代一种刑罚。剃去罪徒须发并流放边地。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五:“ 秦相 大怒,付 鍔 于理。諫官承风旨,遂谓公与 鍔 为刎颈交,更相誉説,由是罢郡。 鍔 遂髠流 岭 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髡流是古代中国刑罚制度中的一种复合刑,由“髡刑”与“流刑”结合而成,主要针对罪行较重但未至死刑的犯人。其核心含义如下:

  1. 髡刑的本义

    “髡”指剃去犯人的头发和鬓须,属身体刑的一种。古代华夏民族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发不仅是对肉体的惩罚,更是对人格尊严和精神上的羞辱(《古代刑罚与刑具》,李力著)。此刑源于周代,后世多作为附加刑使用。

  2. 流刑的实质

    “流”即流放,将犯人强制迁徙至边远荒僻之地服劳役或戍边。秦汉时称“迁”“徙”,北朝正式确立为“流刑”,位列“五刑”之一(《中国法制史》,张晋藩主编)。其目的在于隔离罪犯、开发边疆,兼具惩戒与实边功能。

  3. 髡流的复合执行

    髡流并非独立刑名,而是司法实践中对重犯的叠加惩处方式。犯人先受髡刑(剃发示辱),再遭流放(远戍服苦役)。例如《魏书·刑罚志》载:“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期从流。不在原赦之例,皆髡笞流徙。”此处“髡笞流徙”即包含髡刑与流刑的并科。

  4. 历史演变与文化意涵

    髡流集中体现了古代刑罚“惩教结合”的特点:髡刑摧毁罪犯的社会身份认同,流刑则通过地理隔离强化其“化外之民”的标签。唐宋以后,随着流刑制度的细化(如区分里程、附加杖刑),髡刑逐渐被其他身体刑替代,但“髡流”作为对重罪的象征性描述仍见于文献(《中国刑罚史》,周密著)。

学术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髡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刑罚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髡流”指古代一种复合刑罚,包含两种惩治手段:

2. 历史背景
该刑罚结合了肉体惩戒(剃发损其尊严)与空间隔离(流放限制自由),多用于惩治较重罪行。类似刑罚在《周礼》《唐律疏议》等典籍中亦有记载,但具体名称可能因朝代不同存在差异。

3. 异体写法
亦作“髠流”,因“髡”与“髠”为异体字关系,二者含义相同。

扩展说明
髡刑在汉代尤为常见,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提及“剔毛发”之辱,即指此类刑罚。流放则常见于各朝代,如宋代“刺配”制度结合了刺字与流放,与“髡流”有相似逻辑。

别人正在浏览...

才贤长虫常调吃监抽思胆栗德意志第三帝国东不訾逗晩鹅胰反则敷具负谴歌郎格致家规锢海灵寒楸皇规江米奸狯焦坼交嘴雀积本求原极虑精赤荆枝稷泽菊花石钧听军心郡章开宗明义可剌答刻舟控鹄空曲来往往老实圪蛋敛殡厉兵粟马留取陆池莲没张志目秀眉清漰渀平颇品竹弹丝钳罗全部全率曲蘖睿奬僧蓝四恩天日突起文牺霞楼謏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