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面上的黄白色浮沫。 唐 岑参 《喜韩樽相过》诗:“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酤酒资。”
“黄花脂”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如需深入探究,可查阅《岑参诗集》或权威古汉语词典(如汉典)。
《黄花脂》是一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其中:
1. “黄”意为颜色,也指黄色的事物。
2. “花”指花朵,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 “脂”指一种质地坚硬、黏稠的物质。
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1. “黄”字的部首是“火”,共有9笔。
2. “花”字的部首是“艸”,共有8笔。
3. “脂”字的部首是“肉”,共有8笔。
《黄花脂》成语的来源是古代医学中用来指代一种可以治疗伤口的药膏。这种药膏是由黄色的花蜡和动物脂肪混合制成的。
在繁体字中,“黄花脂”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黄字的古代写法类似于“黄”字加一个“田”字形状的头部;花字的古代写法则是两朵花朵的形状相连;脂字的古代写法类似于现代的写法,只是笔画有所不同。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黄花脂》这个成语,比如:
1. 伤口涂抹黄花脂,可以促进愈合。
2.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用了黄花脂化解了危险。
一些与《黄花脂》相关的组词有:
1. 黄蜡花:指黄色的蜡质花朵。
2. 蜜蜡脂: 一种由蜡和蜂蜜混合而成的脂状物质。
一些与《黄花脂》意义相近的成语有:
1. 黄金满地:形容财富非常丰富。
2. 花红柳绿:形容春天美丽多彩。
一些与《黄花脂》意义相反的成语有:
1. 白花脂:指没有药性的蜡状物质。
2. 脂油不染:形容人品纯洁,不受世俗的腐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