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椽为柱的意思、束椽为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椽为柱的解释

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明 刘基 《吊祖豫州赋》:“委弃九鼎兮,烹餁瓦釜。截梁为杙兮,束椽为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束椽为柱”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ù chuán wéi zhù,其核心含义是将椽子捆扎起来当作柱子使用,比喻小材大用。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出处与用法


延伸说明

  1. 近义表达:类似成语有“牛鼎烹鸡”(大材小用)、“赶鸭子上架”(勉强为之)等。
  2. 适用场景:多用于文学评论、管理分析等领域,强调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3. 生僻程度:属于较冷门的成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典文献或学术讨论。

若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刘基的《吊祖豫州赋》及相关古籍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束椽为柱》的意思

《束椽为柱》是一个成语,意为用不适当或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喻不正当的手段或不切实际的做法。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束椽为柱》的部首是木(木字旁),左边的部分是束(6笔),右边的部分是椽(12笔),柱(7笔)。

来源

《束椽为柱》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燕策一》。在这个故事里,燕国君主慎到给自己的后人留下恶劣的印象,他把用来支撑房梁的大椽子拆下来,并用来做柱子。这种不合理的做法象征着无视事物属性与功能的重要性,只是为了满足眼前需求的短视。从此,束椽为柱成了一个贬义词汇。

繁体字

《束椽为柱》的繁体字是《束椽爲柱》。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过多次改变。对于《束椽为柱》,其古代写法可能与现代写法略有差异,具体需要进一步考证。

例句

1. 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束椽为柱。

2. 这个计划太不切实际了,完全是束椽为柱。

组词

可以通过增加不同的形容词或动词,结合在一起形成其他与《束椽为柱》相关的成语。例如:改头换面、本末倒置、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等。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不近人情、思维定势、弃之可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知恩图报、见义勇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得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