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贡道的意思、贡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贡道的解释

进贡所经的道路。 宋 程大昌 《禹贡山川地理图·九州贡道序》:“《禹贡》书法甚简,而事理无不该具,若不知其简为该,则九州贡道不明矣。经於贡道,盖有两州相因共为一语,又有越数州之远而互文以见者。”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之四:“考 尧 时九州贡道,已有沿海逾陆之文,不惮推挽转折以达之。”《清史稿·邦交志二·英吉利》:“ 英国 遣其臣 加拉威礼 来 粤 东投书,言 英 太子摄政已歷四年,感念 纯皇帝 圣恩,遣使来献方物,循 乾隆 五十八年贡道,由海洋 舟山 至 天津 赴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贡道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朝贡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指代藩属国或地方政权向中央朝廷进献贡品的固定路线及配套制度。该词由“贡”与“道”复合构成,“贡”本义为进献方物,《汉语大词典》释为“臣民或藩属向君主献物品”,“道”则指官方指定的通行路线,《辞源》记载其延伸含义包含“行政区域名”和“制度规范”。二者结合后,贡道在三个层面具有特殊内涵:

  1. 地理通道

    历代王朝为保障贡品运输安全,会开辟由驿站、关隘、码头组成的专用路线,如唐代从长安延伸至西域的“回纥道”,《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其“置驿六十六所,以待使客”。

  2. 礼仪制度

    贡道运作需遵循严格仪制,明代《大明会典》规定使团规模、贡期、文书形制,如琉球贡使“二年一贡,人毋过百,舟毋过三艘”。

  3. 政治象征

    贡道被视为中央权威的具象化表达,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贡道通,则王化达”,强调其对边疆治理的文化辐射作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皇清职贡图》以图像志形式记录了各族贡使经不同贡道抵京的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贡道”是古代汉语中的历史地理概念,指进贡物品或朝贡时所经过的特定路线。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贡道即“进贡所经的道路”,是古代属国或地方政权向中央朝廷输送贡品时使用的官方通道。这类道路往往经过官方规划,具有战略和经济意义。

  2. 历史背景与演变

    • 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禹贡》记载了九州向中央输送贡品的路线,成为后世贡道规划的雏形。
    • 发展:清代文献如《豫省试策》提到贡道存在“沿海逾陆”的复杂路线,涉及水陆转运。
  3. 文献记载与功能

    • 宋代程大昌在《禹贡山川地理图》中指出,贡道设计通过“两州相因共为一语”“越数州互文”等简略表述,隐含实际交通网络。
    • 这类道路不仅运输贡品,还承担文化交流、政治控制的功能,如清代英国使臣通过贡道递交国书。
  4. 示例与特点

    • 尧舜时期已有贡道记载,路线可能跨越山川河流,需“推挽转折”以克服地形障碍。
    • 清代贡道涉及国际交往,如广州成为接纳外国贡使的重要节点。

贡道是中国古代朝贡体系的重要载体,兼具交通、政治、经济功能,其规划反映了中央政权对边疆和属国的控制能力。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贡道路线,可查阅《禹贡》《清史稿》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半导体二极管宝铉葆养倍常悲吒博照不功陈陈宠贻从...到...夺路繁蔚风娇日暖广寒管窥筐举豪族贺梅子亨途弘彰后会黄父黄胖日头騞然介子推金祗旧绩九亲酒神击玉壶开口饭倰竞緑林好汉琭琭緑耳緑縢骂诃跑表品学丕时穷閈囷庾日昳瑞采如梦如醉孺亭散迹三途升坐师姑施政硕彦踏鞠铁鍁统手污德嫺婉显祖扬名小卖萧屏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