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削除户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张耳 尝亡命游 外黄 ……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 张耳 。” 司马贞 索隐:“ 晋灼 曰:‘命者,名也。谓脱名籍而逃。’ 崔浩 曰:‘亡,无也。命,名也。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为亡命。’”《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张敞 亡命,坐致朱轩。” 李善 注:“命,名也。谓所犯罪名已定,而逃亡避之,谓之亡命。” 宋 王安石 《委任》:“ 陈平 ,亡命之虏也,出捐四万餘金,不问出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三:“大革命失败后,我到 日本 去亡命。”
(2).指逃亡者。 汉 扬雄 《解嘲》:“ 范雎 , 魏 之亡命也,折胁摺髂,免於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槖。”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伊尹 , 有莘 之媵臣; 韩信 , 项氏 之亡命。”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 隋 既平 陈 , 南海 有五六百家居水为亡命,号曰游艇子。”
(3).指铤而走险不顾性命的人。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 吴 之所诱者,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姦人,故相诱以反。”《新唐书·王及善传》:“ 俊臣 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戳善良,天下疾之。”《花月痕》第四二回:“当初 员逆 倡乱,结了五个亡命,号为‘五狗’。”
(4).拼命,不顾一切。《天雨花》第十一回:“ 毛成 着急十来分,用力一挣衣破裂,脱了身儿亡命奔。” 叶紫 《星》第一章:“亡命地从湖滨跑回来,放好桶,晒好衣裳,在进到卧房的时候, 梅春姐 已经身疲力软了。”
“亡命”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逃亡/流亡
原指古代削除户籍后逃亡在外,后泛指逃离原居地、躲避追捕的行为。例如《史记》记载张耳“亡命游外黄”,即逃亡至他乡。现代用法如“亡命出国”。
铤而走险的人
指不顾性命、冒险作恶的极端分子,如“亡命之徒”。这类人常以极端手段行事,例句:“警方抓捕了无恶不作的亡命之徒”。
拼命/不顾一切
引申为豁出性命的行为,如“亡命动作”,形容极度冒险的举动。
在文学或影视中,“亡命”常渲染紧张氛围,如“天狐同他亡命天涯”(),或形容极端角色(如“亡命匪徒”)。需注意其贬义倾向,多用于描述负面人物或行为。
亡命是一个常用的词汇,用来形容逃亡或逃跑的意思。该词的构成部分包括“亡”和“命”。
“亡”字的部首为亠,总笔划数为3;“命”字的部首为口,总笔划数为8。
“亡命”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汉字中,“亡”表示死亡或者失去,而“命”表示生命。因此,“亡命”原指人死亡或失去生命,后来引申为逃亡。
繁体字中,“亡”和“命”的形状与简体字一致。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亡”字通常是横折起来的,形似一个人弯腰鞠躬。而“命”字在古代写法中,上面的两个横笔画更像是嘴巴。
1. 他因犯罪而亡命他乡。
2. 在战争期间,许多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而亡命逃亡。
3. 这个小偷已经亡命天涯,很难被抓到了。
亡国、亡灵、亡故
逃亡、流亡、亡命徒
安定、居住、归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