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避株鸟的意思、避株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避株鸟的解释

吐绶鸟的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吐綬鸟……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虑触其嗉,行每远草木,故一名避株鸟。”亦省称“ 避株 ”。《禽经》:“颈有彩囊曰避株,雉属,出 华岳 及 盛山 中。晴暘则颈山彩色作囊,遇树木则避之,故曰避株。 任昉 曰:亦名吐綬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避株鸟”并非汉语词典中收录的标准词汇,它是一个基于著名成语“守株待兔”衍生出的、带有比喻性质的说法,用以形容一种特定的行为或态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来源与核心含义: “避株鸟”直接脱胎于成语“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该成语讲述一个农夫偶然在树桩(株)旁捡到撞死的兔子,便放弃耕作,日夜守在树桩旁等待再次捡到兔子,结果一无所获。它讽刺了那些妄想不劳而获、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 因此,“避株鸟”取其反义,意指主动避开那个可能让人产生侥幸心理、导致消极等待的“树桩”(象征陷阱或错误路径)的“鸟”。它比喻那些能够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不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积极采取行动而非被动等待的人或行为方式。其核心含义是警惕、主动规避风险、拒绝惰性思维、务实进取。

  2. 构成与理解:

    • 避: 避开、躲避、规避。
    • 株: 指“守株待兔”中的树桩,象征导致消极等待和失败的陷阱、错误方法或侥幸心理。
    • 鸟: 这里是比喻用法,指代具有前述“避株”特质的人或行为模式。用“鸟”来形容,可能取其灵动、自由飞翔、不固守一处的意象,与“守株”的僵化形成对比。 整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主动飞离危险或错误之地,寻求更广阔、更积极生存发展空间的状态或选择。

权威性说明与参考来源: 需要明确的是,“避株鸟”未被《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语文辞书作为独立词条收录。它是现代人在理解和运用“守株待兔”这个古老成语时,为了表达其反面意义而创造或使用的形象化说法,常见于评论性文章、寓言新解、励志格言或网络语境中,用以强调积极进取、避免惰性思维的重要性。

其语义完全建立在“守株待兔”这个权威典故之上。关于“守株待兔”的原始出处和权威解释,请参考:

“避株鸟”是一个富有哲理和警示意味的衍生说法,它依托于“守株待兔”的经典寓言,生动地传达了吸取教训、主动规避风险、积极行动的价值取向。虽然它本身未被词典单独收录,但其含义清晰,且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典故之中。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综合整理,“避株鸟”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鸟类,具体释义如下:

1. 基本含义
“避株鸟”是吐绶鸟的别名,属于角雉类动物的古称。吐绶鸟因颈部有彩色囊状物而得名,常见于中国华岳(华山)及盛山地区。

2. 名称由来
其名源于特殊习性:该鸟进食时会将食物储存在嗉囊(食道膨大部分),导致嗉囊鼓胀如斗。为避免嗉囊碰撞草木,飞行或行走时会主动远离树木,故称“避株鸟”。此外,《禽经》记载其别名“避株”为简称。

3. 文献记载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明确提到:“吐绶鸟……一名避株鸟”;宋代《禽经》亦描述其为雉属,颈部彩囊在晴天显现,遇树则避。

总结
该词属于古代生物命名范畴,现代多称“角雉”或“吐绶鸟”,其名称与其生理结构及行为特征密切相关。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酉阳杂俎》《禽经》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班兰褊悈标线残戕崇卑翠围珠绕打八刀答剌队率凡尘芳馨分中覆水难收干请高河海産寒芒罕异横僿不文合声薨殂荒邨惠润胡怜矫正结痂精庐金玉良缘金阵棘田峻剂溃陷量瓶另起炉竈慄缩俪体龙趋逻司卖市南陌盘固侯曝扬轻财轻婉钦味三峨梢桶神匾沈谋沈识蛇心佛口饰让十三间楼收才私孩子送旧迎新鼍梁骫法笑不可仰隙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