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避株鸟的意思、避株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避株鸟的解释

吐绶鸟的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吐綬鸟……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虑触其嗉,行每远草木,故一名避株鸟。”亦省称“ 避株 ”。《禽经》:“颈有彩囊曰避株,雉属,出 华岳 及 盛山 中。晴暘则颈山彩色作囊,遇树木则避之,故曰避株。 任昉 曰:亦名吐綬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综合整理,“避株鸟”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鸟类,具体释义如下:

1. 基本含义
“避株鸟”是吐绶鸟的别名,属于角雉类动物的古称。吐绶鸟因颈部有彩色囊状物而得名,常见于中国华岳(华山)及盛山地区。

2. 名称由来
其名源于特殊习性:该鸟进食时会将食物储存在嗉囊(食道膨大部分),导致嗉囊鼓胀如斗。为避免嗉囊碰撞草木,飞行或行走时会主动远离树木,故称“避株鸟”。此外,《禽经》记载其别名“避株”为简称。

3. 文献记载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羽篇》明确提到:“吐绶鸟……一名避株鸟”;宋代《禽经》亦描述其为雉属,颈部彩囊在晴天显现,遇树则避。

总结
该词属于古代生物命名范畴,现代多称“角雉”或“吐绶鸟”,其名称与其生理结构及行为特征密切相关。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酉阳杂俎》《禽经》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避株鸟》的意思

《避株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鸟儿躲避危险而飞到森林里。这个成语比喻人们在遇到危险或困难时,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避难。

拆分部首和笔画

《避株鸟》的三个字分别是“避”、“株”、“鸟”,其中:

来源

《避株鸟》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杨慎韬的《齐民要术·治体篇》:“有佳名曰避株鸟,鸟之附株而飞者也,为避其害也。”这句话形象地比喻人们在遇到困厄时躲避危险。

繁体

《避株鸟》这个成语在繁体中写作「避株鳥」。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些不同,而《避株鸟》的古代写法是「避株离」。这个形式稍微有些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以下是几个使用《避株鸟》的例句:

组词

与《避株鸟》相关的组词有:

近义词

与《避株鸟》意思相近的成语有:

反义词

与《避株鸟》意思相反的成语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