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亲的意思、问亲的详细解释
问亲的解释
求亲,提亲。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今日安排酒果,亲自到他家问亲,走一遭去。” 明 高明 《琵琶记·丞相教女》:“不拣甚么人家,但是有才学,做得天下状元的,方可嫁他;若是其餘,不许问亲。”参见“ 问肯 ”。
词语分解
- 问的解释 问 (問)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候。问长问短。 审讯,追究:审问。问案。唯你是问。 管,干预:概不过
- 亲的解释 亲 (親) ī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婚姻:亲事。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 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 感情好
专业解析
"问亲"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词典核心释义(提亲)
指男方家庭或媒人正式向女方家庭提出缔结婚姻的请求,是传统婚俗中的重要环节。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示例:
"两家商议联姻,男方遣媒人前往女家问亲。"
二、民俗文化延伸含义
在传统婚俗中,"问亲"包含具体流程:
- 探询意向:媒人初步沟通双方家庭意愿。
- 交换庚帖:若意向契合,互换生辰八字进行合婚(古称"问名")。
- 议定聘礼:商讨聘金、嫁妆等细节(古称"纳征"前奏)。
文化背景:这一习俗源于周代"六礼",常见于明清小说及地方志记载。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刘魁立主编)、《中华传统礼仪概要》(彭林著)
三、现代使用与方言差异
- 书面语:多用于历史、民俗研究或文学作品中,强调传统婚俗语境。
- 方言保留:在部分北方地区(如河北、山西)及吴语区仍用于口语,代指"提亲"。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
说明:因未搜索到相关网页,以上内容未提供网络引用链接,释义依据权威工具书及学术著作编纂。
网络扩展解释
“问亲”是汉语中的一个传统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求亲、提亲,主要指古代婚姻习俗中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提出婚约请求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词义:指通过正式途径向对方家庭提出缔结婚姻的请求,属于传统婚俗的重要环节。
- 词源:由“问”(询问、请求)和“亲”(婚姻、亲属关系)组合而成,强调通过沟通达成婚约。
2.历史用法
- 古典文献例证:
- 元代杨暹《刘行首》第三折提到:“今日安排酒果,亲自到他家问亲”,描绘了提亲的具体场景。
- 明代高明《琵琶记·丞相教女》中,丞相要求“有才学、做状元者方可嫁”,否则“不许问亲”,反映了古代门第观念对婚姻的影响。
3.现代使用
- 现代汉语中,“问亲”一词已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古典文学、历史研究或方言中。如今常用“提亲”“求婚”等替代表达。
4.相关延伸
- 关联词汇:与“问肯”(正式征求婚约同意)含义相近,均属传统婚俗流程。
- 文化背景:古代“问亲”需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体现家族联姻的社会属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婚俗细节,可参考《琵琶记》《刘行首》等文学作品原文或相关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保章正比目伯都垂精崔巍大天调斗鼎业锻件掇芹二堂风力水车覆过改制耿耀龟年鹤算归嬉国交寒尘颃颡画荆疆略检求交交牙牙疾号饥馑荐臻佶烈橛守成规开价客旅脍残宽赊劳旧老舍连驾丽牲眠食眠云卧石麋芜馁弃朴重平涂曝献穷鸟去疾髯茹仁寿木失溜疏剌手伎太息汤沐通玄抟鹏苇绡乌豆五经家无是无非贤能消瘠效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