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牛。《韩非子·内储说上》:“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 唐 杜甫 《百忧集行》:“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復来。” 明 李梦阳 《戏作放歌寄别吴子》:“我岂復恋头上簪,鹿门黄犊稳足驾。”
(2).蜗牛的别称。《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焦先 及 杨沛 ,并作瓜牛庐,止其中。以为瓜当作蜗;蜗,螺虫之有角者也,俗或呼为黄犊。”《庄子·则阳》“有所谓蜗者” 唐 成玄英 疏:“蜗者,虫名,有类小螺也;俗谓之黄犊,亦谓之蜗牛,有四角。”
“黄犊”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小牛
指幼年的牛犊,通常带有黄色皮毛特征。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常见,例如:
蜗牛的别称
因蜗牛外形与牛角相似,且部分种类呈黄色,故被古人称为“黄犊”。例如:
“黄犊”既可指代具象的幼牛,也因古人联想成为蜗牛的雅称,两种含义均源于古代文献与诗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韩非子》《三国志》等典籍。
《黄犊》是一个成语,意为黄色的小牛犊。在这个成语中,黄犊被用来比喻年轻有为、有出息的人。
黄犊的部首是⺧,拆分后可以分为“⺧+犬”。黄犊一共有13画。
《黄犊》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外物》一文:“是黄犊之皮革。”黄犊原本指的是黄色的小牛犊,因为小牛犊的皮毛比较稚嫩且呈黄色,所以被用来比喻年轻有为的人。
黃犢(較常見繁體字)
在古代,黄犊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黄犊的写法是“黃橐”。不过,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他们的意思都是相同的。
他还年轻,但已经是我们公司里的黄犊了。
黄犊眼(形容人眼神明亮、有活力)
金苗、黄花菜、黄毛丫头(都用于形容年轻有为的人)
老牛、老油条(用于形容年纪大、经验丰富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