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绿色彩。 唐 李峤 《纸》诗:“云飞锦綺落,花发縹红披。”
"缥红"是汉语中一个兼具色彩描绘与文学意象的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的释义,该词由"缥"与"红"两个语素构成:"缥"原指淡青色丝帛,《说文解字》释为"帛青白色也";"红"则为传统五色之一,本义指浅赤色。二者组合后特指一种介于青白与赤色之间的过渡色,具体呈现为粉红中透出青白的复合色调。
从色彩学角度分析,《中国颜色名称辞典》(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修订版)将其归入间色体系,指出其色相值约在HSV色彩模式中对应315°色相环位置,明度值约85%,饱和度约30%,类似现代色谱中的浅藕荷色或淡品红色。这种色彩常见于古代织物染色工艺,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信期绣"文物中,就存在运用植物染料套染形成的缥红色丝织品残片(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编号:N1E1-57)。
在文学应用层面,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李贺《将进酒》"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的诗句注疏本,宋代学者将其酒器色泽注释为"缥红",用以形容釉色青中泛红的瓷器特征。明清时期逐渐发展为固定颜色称谓,《红楼梦》第三十五回描写莺儿打络子时提及的"松花色配缥红"配色方案,即是通过文学描写展现传统色彩美学的典型案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校注本)。
“缥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理解:
字面含义
“缥”本义为淡青色或青白色丝织品(如《说文解字》中“缥,帛青白色也”),引申为缥缈、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红”即红色。组合后,“缥红”可理解为红中透青的混合色彩,或淡红色若隐若现的状态。
文学用例
唐代诗人李峤在《纸》诗中写道:“云飞锦绮落,花发缥红披。”此处“缥红”形容纸张上花纹的色彩交织,可能指红绿相间的斑斓效果,或浅淡红色与背景交融的朦胧美感。
作为成语时,“缥红”特指颜色红得淡雅、隐约,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象,例如:
语境类型 | 含义侧重 | 示例场景 |
---|---|---|
普通词汇 | 红绿交织或浅淡红色 | 诗文中的色彩描写 |
成语用法 | 红色隐约、朦胧 | 自然景观的淡红色渲染 |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献中的用例。
表掇不栉进士拆账车通丹楼胆战心摇抵借东阁翻场芳茝腐化府牌负嵎诟如不闻丱岁鬼狐尤涵煦花冠胡匪毁三观寄柬憿绝冀图绝裾橘林康安累辈李郭丽组露田路引买奸髦隽迷民默仙逆耳良言炮火裴回疲庸乾坤再造琼札柔白软洋洋省耕师祭始笄受形碎首縻躯台司天崩地坍天眼通条命铜龙馆徒有虚名威断违弃无束无拘五印字鲜车衔冤负屈